西安歐亞學院創(chuàng)辦人胡建波致辭
6月22日上午,陜西省西安歐亞學院舉行2024屆畢業(yè)典禮暨學士學位授予儀式。學校創(chuàng)辦人胡建波以“在旅途中兄弟相認”為題發(fā)表畢業(yè)致辭。全文如下 :
各位畢業(yè)生,家長們、老師們,尊敬的劉瑾校長、各位學位評定委員會委員:
大家上午好!
歡迎參加西安歐亞學院2024屆畢業(yè)典禮。感謝各位家長和嘉賓的光臨,你們的到來讓這個慶典更加溫情,更具儀式感。
首先,我要向在座的畢業(yè)生表達衷心的祝賀!祝賀你們順利畢業(yè)。其次,感謝歐亞所有教職員工、合作企業(yè)的朋友們,歐亞學子每一天的成長與收獲,都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結果。
在我的演講開始之前,讓我們一起做一個小游戲。大家都閉上眼睛想一想,如果現(xiàn)在的你,能夠有機會給剛剛進入歐亞的自己說一句鼓勵的話,你們會想到什么?
不瞞大家,我讀大學的時候經(jīng)歷過一些痛苦,最大的問題就是感到自己不被周圍的人理解。如果要我跟20歲的自己說一句話,我會告訴他:“不要難過,由于自命不凡和特立獨行,你被社會‘毒打’的日子還在后面,但這種品格也會成就你的未來?!?/span>
大家看,這就是我與過去和解的方式。人生六十,總要學會一點安慰自己的方法。
時間過得真快,明年就是歐亞學院30歲的生日了。屆時,我們會舉辦一系列慶祝活動。歡迎在座的同學們以校友的身份回來,看看經(jīng)歷過“社會修理”的你們,還能給剛入校的自己說些什么。
西安歐亞學院2024屆畢業(yè)典禮暨學士學位授予儀式現(xiàn)場
為情感教育正名
著名心理學家布魯姆將完整的教育目標劃分為認知、情感和實踐。認知或者知識,大家并不陌生,我們從小到大學的是知識,考的是知識,考完之后,忘的也是知識。學習過程中,實踐相比知識留給大家的印象應該更深刻。把“情感”作為三大教育目標之一,估計大家沒有聽說過。我學習過布魯姆法則,講實話,也沒有認真留意這一點。
6月14日,加州州立大學教授、西安翻譯學院特聘教授童明在我校圖書館開展講座時提到,美學(aesthetics)的詞源本意是感知,“美學”翻譯為“感知學” 似乎更符合原意。
演講結束以后,我就請教童明教授:“國內提出‘德智體美勞’五育并舉,其中的美育,以往的解釋就是培養(yǎng)審美能力,按照您的解釋,美育應該是感知教育的意思,或者按照布魯姆的理論,美育就是情感教育?!?/span>
童明教授說:“在理論界關于這個定義應該還有爭議,但是您作為教育管理者提出美育是情感教育,我贊同這個解讀。情感教育就是培養(yǎng)同學們的感知力,包括豐富情感、敏銳美感、縹緲靈感、共情力、想象力、創(chuàng)造力等。科學家、藝術家、工匠都知道,創(chuàng)造需要強烈的直覺和靈感,最后開悟,獲得新知。我們接觸的風景、建筑、音樂、繪畫、設計、文學,都是情感教育的載體?!?/span>
萬有引力定律出自被蘋果砸中的牛頓,蒸汽機來源于被蒸汽頂開的壺蓋。這些堪稱神奇的創(chuàng)舉,都是因為先被感知、被相信,然后付諸實踐,不斷完善,被人看見,這就是美學、美育的邏輯。
本月初,學校迎接本科教育教學審核評估結束時,一位專家對我說:“我今天有一點頓悟,似乎明白了歐亞為什么如此重視校園環(huán)境的塑造,為什么歐亞的人個個從容自信。美好環(huán)境不僅是教育的手段,激發(fā)人的動機和態(tài)度,也是教育的目的,人與環(huán)境共榮共生。”
是的,正是在歐亞美與自由的環(huán)境下,大家會放松身心,從感覺出發(fā),共情他人的感受,形成自己的感悟與判斷,不斷實踐,一步步走向自信從容。
童明教授強調,認知教育與情感教育并不對立。楊東平教授認為,孩子真正需要的不是知識教育,而是情感教育。鑒于我們國家當前的教育現(xiàn)狀,我贊同東平教授的觀點,教育界很多人士遠遠低估了情感教育的重要性,也誤讀了美育的內涵,所以我們需要為情感教育正名。
我們常常聽到“詩歌、音樂、繪畫有什么用?”這樣的詰問,童明教授前面的話已經(jīng)回答了這個問題,歸納一句話,從感知出發(fā),到感悟結束。正所謂“無用之用,方為大用”。
在旅行中兄弟相認
我近期讀書最大的收獲,來自“歐亞回聲學者”楊無銳博士的作品《亞特蘭蒂斯的水手》。與其說收獲,不如說找到了共鳴與知音。
他在文中寫道,蘇格拉底與朋友關于“什么是正義”爭執(zhí)不下,原因是朋友們認為人不可能管住自己的欲望,欲望遠比“正義”真實、有力。因此,正義只能是強者、弱者相互斗爭時的工具和謊言。蘇格拉底見無法說服他們,就選擇帶領朋友們展開了一場精神巡游。
蘇格拉底先帶著朋友們一路上行,參觀了“好城邦”,見識到好的城邦就是“各司其職”的有秩序的城邦。隨后,又一路下行,見識好城邦如何變成壞城邦。
壞城邦就是失序的城邦,是利爪戳瞎眼睛、欲望踐踏理智的城邦。壞城邦的人意識不到靈魂除了欲望還有別的可能,他們相信城邦只有一種人,無論強者弱者,都是為欲望驅動的人。如果城邦只有這一種人,那無所謂各司其職。
旅途結束,蘇格拉底和朋友們達成共識:“各司其職”的前提是要承認城邦中人的“千姿百態(tài)”和“與眾不同”。僅僅依照鐵匠鋪的秩序建造城邦,或者僅僅依照軍營的原則建造城邦,那不是有序,而是極端失序。城邦,是要容納所有這些小秩序,在多元的小秩序中形成整全的秩序。
2024歐亞畢業(yè)影像展
歐亞設計博物館館長黨晟先生在2015年提出歐亞校訓時,首先用的是拉丁文(Pluralitas in unitatem),直譯就是“統(tǒng)一中的多樣性”。對應的中文是“和而不同”。
一所真正意義的好大學,不就是應該為眾多“有趣靈魂”建立一個和而不同的有序城邦嗎?教師認真教書、學生努力學習、管理者做好規(guī)劃與支持,真正各司其職。不是學校采用行政考評手段,集中各種力量提升自己的聲望;不是教師用講課來替代學生的學習;也不是打著學生個性發(fā)展的旗號,借用一波波科技浪潮,質疑學校存在的價值,否定師生面對面的相互學習與情感交流。
下面我想與同學們分享一段《理想國》里“洞穴之喻”的故事:
如果他又下到洞中,再坐回他原來的位置,由于突然離開陽光而進入洞穴,他的眼睛難道不會因為黑暗而什么也看不見嗎……那么他難道不會招來譏笑嗎?那些洞穴中的囚徒難道不會說,他上去走了一趟以后,就把眼睛弄壞了,因此連產生上去的念頭都不值得嗎?
很多來訪者問我,為什么歐亞有不一樣的氣質和光芒?我講了很多,但總是感覺詞不達意,讀了楊無銳老師的書之后我才恍然大悟。原來歐亞是一個旅行者,我們相信在旅途中拓展視野,才可以避免爭論,在旅行中見識過好的,才能認出壞的。我們還是走出洞穴的采光者,雖然常常被洞穴中人譏笑,但是我們通過采光而認識自己。一個不認識自己的人,被欲望驅動的人,總會發(fā)現(xiàn)敵人,而與智慧無緣;一個認識自己的人,擁有有趣靈魂者,在旅途中不斷與兄弟相認,得到靈感。
做平凡世界里的一束光
這些年來,我在畢業(yè)典禮中提到最多的一句話就是“同學們的選擇是歐亞存在的理由”。我也問過很多老師和同學,為什么會選擇歐亞?有人喜歡歐亞舒適的校園環(huán)境,這里的人性化細節(jié)讓人感到被尊重,也有人說在這里找到了自己和目標感。我當然也清楚,歐亞現(xiàn)在距離一所傳統(tǒng)意義的好大學還相去甚遠。在座各位對學校還有更大的期待,希望我們辦成一流大學。
讓我們看看“胖東來”的案例。在傳統(tǒng)的商超零售行業(yè),一個本地化的超市,每年利潤不到一個億,“胖東來”的事業(yè)稱不上宏大。它的創(chuàng)始人于東來就是一位普通人,沒有讀過大學,也沒有大企業(yè)的工作經(jīng)歷,他把本地社會視為自己的主場,關注提升周圍居民的生活品質,提高員工福祉,也為供應商企業(yè)創(chuàng)造價值。他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并引來無數(shù)同行爭相學習,堪稱奇觀。
“胖東來”的愿景不是成為世界500強,而是“培養(yǎng)健全的人格,成就陽光個性的生命”。于東來不僅說到,而且做到。他有意控制“胖東來”的規(guī)模,數(shù)十年如一日把其建成好城邦。他有敏銳的商業(yè)直覺,但不被貪欲所驅動,堅持做自己。他是一個走出洞穴的人,看見光,傳播光。
這不就是歐亞過去20多年所走的旅程嗎?這不就是歐亞旅途中不斷相認的兄弟嗎?無非,作為一所學校,我們的任務更艱巨,道路更漫長。建設一流大學的道路上人滿為患,努力做自己,服務好本校師生、本地社會的大學寥若晨星。所以我們選擇做平凡世界的一束光,為周圍的普通人做好服務。
“不要怕,定定心,我們已經(jīng)在更好的路上,發(fā)展你的力量吧。”這是但丁《神曲》中的一段詩歌,也是我對你們的臨別寄語。
謝謝你們,同學們,再見!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lián)網(wǎng)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報刊社主辦 中國教育新聞網(wǎng)版權所有,未經(jīng)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m.pinthepufferfish.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