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們個個化身小小“科學家”,利用生活中常見的物品驗證科學理論,探索小實驗里的大智慧;夢想汽車、航模、海模、建模樣樣都有……在甘肅省定西市臨洮縣第一實驗小學,校園內“科技味”十足,每天的科創(chuàng)體驗讓孩子們盡情享受著科技帶來的樂趣,感受著科技的力量?!拔覀冮_發(fā)了科技教育特色課程,開齊開足開好科學課,課堂中努力讓學生參與實驗探究的全過程,實驗開出率達到了100%。”該??茖W教師王鬲說。
近年來,定西市結合“雙減”工作,深入實施“時代新人鑄魂工程”,在突出德育實效、提升智育水平、強化體育鍛煉、增強美育熏陶、加強勞動教育等方面采取了有針對性的舉措,構建起德智體美勞全面培養(yǎng)的教育體系,并聚力“讀書節(jié)”“法治文化節(jié)”“體育節(jié)”“藝術節(jié)”“勞動實踐節(jié)”等活動,豐富了學生校園文化生活,為學生全面發(fā)展打好了成長底色。
定西市各學校因地制宜,把勞動教育從校內延伸到校外,打造具有綜合性、實踐性、開放性、針對性的勞動教育課程體系,統(tǒng)籌共建社會“基地群”,探索學校勞動“多點位”、家庭勞動“常態(tài)化”。目前,全市選樹“文化傳承”勞動教育特色學校99所,建成勞動實踐基地100個、校內勞動實踐場所1000多個。
一張小小的扎染布通過孩子們奇思妙想的創(chuàng)意,在一雙雙小手下捆扎出美妙的圖案;小制作、小發(fā)明、科幻畫的展示評比熱火朝天……每天下午,渭源縣清源鎮(zhèn)第一小學的社團活動“百花齊放”,舞蹈教師還將藝術與體育融為一體,編排了特色活力韻律操,動感的音符演繹著青春的活力。該校以手工室和科技室為依托,逐步形成了德育為先、五育融合的新局面,開展了“班班有歌聲”“課本劇展演”“數(shù)學文化展示”“非遺文化進校園”等一系列活動。
在渭源縣清源鎮(zhèn)第二小學,每天隨著大課間、課外活動的鈴聲響起,校園里就沸騰了起來,豐富多彩的大課間活動和趣味社團實現(xiàn)了全校1230名學生全員參與。該校副校長汪富強介紹,學校全面落實“5+2”的課后服務模式,根據(jù)年段特點對課后服務進行整體性的設計安排,開展長短課、課程整合的具體實踐。一、二年級以團隊活動、課外閱讀、手工操作類活動為主;三、四年級以作業(yè)輔導、答疑解惑、綜合實踐、社團活動為主,消除了家長的顧慮。
“在每天專門的閱讀課上,我和同學們徜徉在課外知識的海洋。每月一次的班級讀書分享交流會,是我最迫切的渴望……形式多樣的讀書活動讓學習生活絢麗又多姿。”清源二小四年級(4)班學生羅焯峰說。
近年來,定西通過“強校+弱?!薄俺擎?zhèn)+農村”模式,持續(xù)深化集團化辦學模式改革,集團總校與分校學科骨干教師充分利用網絡教室,形成城區(qū)學校、中心校“1+N”網絡同步教學模式,實現(xiàn)校際合作、資源共享、多?;?、優(yōu)勢互補的“一校帶多校、一點帶多點”的網絡教學體系,積極推進城鄉(xiāng)教育一體化發(fā)展。
同時,城區(qū)優(yōu)質學校將優(yōu)質課、社團活動、主題隊會、校本課程、書法指導、心理健康教育、實驗課以及學校特色課程等向鄉(xiāng)村學校源源不斷地輸入和融入,提升了鄉(xiāng)村學校教育教學質量,推動了五育融合落地見效。
“我們指導各縣區(qū)教育局不斷加強督導考核,把活動開展、教學設計、作業(yè)設計、考試設計和集團化辦學教師專業(yè)成長等納入學校辦學質量評價考核體系,作為規(guī)范義務教育辦學行為督導檢查和責任督學日常監(jiān)管的重要內容,積極挖掘可操作、可借鑒、可推廣的工作經驗,引領帶動全市教育優(yōu)質均衡發(fā)展?!倍ㄎ魇姓逃綄覍B毝綄W易思平說。(中國教育報-中國教育新聞網記者 尹曉軍)
臨洮縣第一實驗小學科學教師指導機器人社團學生組裝機器人。尹曉軍攝
臨洮縣第一實驗小學學生在陶藝工作坊制作陶泥作品。尹曉軍攝
渭源縣清源鎮(zhèn)第二小學教師給學生帶來的民俗藝術課。尹曉軍攝
渭源縣清源鎮(zhèn)第一小學的科技社團,學生們組裝機器人。尹曉軍攝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lián)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報刊社主辦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m.pinthepufferfish.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