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檢索頁>當前

        堅持政治性和學理性相統(tǒng)一 推進思政課改革創(chuàng)新

        發(fā)布時間:2024-03-20 作者:?張苗苗 來源:中國教育新聞網-《中國民族教育》

        201931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上的講話中指出,推動思想政治理論課改革創(chuàng)新,要不斷增強思政課的思想性、理論性和親和力、針對性,并提出“八個相統(tǒng)一”?!鞍藗€相統(tǒng)一”內涵豐富、寓意深刻,是新時代思政課改革創(chuàng)新的科學指導和根本遵循,為推進新時代思政課建設指明了方向。幾年來,“八個相統(tǒng)一”明確回應了思政課教學中的困惑與爭議,推動著思政課教育難題的解決以及教學偏差的糾正。在“八個相統(tǒng)一”中,首先提出的是堅持政治性和學理性相統(tǒng)一,這不僅明確了思政課改革創(chuàng)新的首要要求和核心原則,也揭示了思政課的內在功能和本質屬性,還反映了思政課教育教學的基本規(guī)律。

        政治性和學理性相統(tǒng)一的科學內涵

        思政課具有鮮明的政治性,這也是思政課的獨特之處。正是這一屬性,將思政課與其他課程區(qū)分開來。這種政治性表現(xiàn)在許多方面。比如,從功能層面而言,思政課具有政治引導功能;從目標層面來看,思政課致力于培養(yǎng)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從課程性質來說,思政課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梢哉f,政治性是思政課的本質屬性。如果失去了這一屬性,思政課就失去其安身立命之本;如果失去了這個屬性,思政課也就不能稱之為思政課了。因此,無論是思政課教育教學,還是思政課改革創(chuàng)新,都必須堅持政治性。

        思政課也具有學理性。從課程性質來看,作為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思政課既傳遞價值也傳遞理論,既構筑信仰也傳承真理。從課程內容來看,思政課有特定的學科支撐,內容具有系統(tǒng)性、科學性特點和理性指向,其中包含著對實踐經驗和歷史規(guī)律的高度概括和抽象。特別是作為教學核心內容的馬克思主義理論以及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理論成果,有著突出的學理性。從課程功能來看,思政課不僅提供理論知識、培養(yǎng)學生理性思維,更為學生提供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促進其知、情、意、行的統(tǒng)一。從教育教學過程來看,思政課主要是通過傳授馬克思主義理論而最終完成馬克思主義信仰建構的過程,因而也是集政治教育與理論教育于一身的活動。

        政治性和學理性是辯證統(tǒng)一的。思政課第一位是要講政治,決不能有絲毫的動搖和含糊,但這不是要把思政課講成簡單的政治宣傳,而是在以政治引導學生的同時,也要以真理引導學生。與此同時,講學理也不是空講學理,也要講政治,而不能弱化、淡化政治性,也不能脫離實踐、照本宣科。思政課應真正做到政治性和學理性統(tǒng)一,以政治來統(tǒng)領學理,以學理來闡釋政治,以政治來把握學理,以學理來傳遞政治。也只有這樣,才能將政治講得鮮活、貼近,將學理講得準確、明白,才能在講好大道理的同時也講好小道理,思政課才能有堅守、有底線、有理性、有情感,才能真正入腦、入心、入行。思政課教師所講的理論、觀點、結論只有經得起學生各種“為什么”的追問,才能讓學生真懂、真信、真學、真用,心服口服、知行合一。

        政治性和學理性相統(tǒng)一的現(xiàn)實追求

        “政治性和學理性相統(tǒng)一”中蘊含的深刻思想智慧和強大精神能量,對于我們科學把握和正確認識思政課、推進思政課教育教學改革創(chuàng)新具有極其重要的價值。

        一是厘清學科邊界。思政課具有意識形態(tài)屬性,這是其政治性的集中體現(xiàn),也是其產生的根本依據(jù)。思政課有特定的研究對象,有系統(tǒng)的知識結構,這是其學理性的主要表現(xiàn),更是其發(fā)展的重要基礎。思政課內容涉及廣泛,包括理想信念教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教育、中國精神教育、黨史國史教育、道德教育、法治教育、國家安全教育等各方面,涉及教育學、倫理學、哲學、經濟學、歷史、法律等各領域。這為思政課教育教學提供大量知識借鑒的同時,也帶來了內容龐雜而深層邏輯欠缺、涉及廣泛而邊界不夠明晰等理論上的困難。因此,要講清楚思政課,就要說清楚與政治宣傳的本質區(qū)別,強調政治性的同時彰顯充分的學理性;要說清楚思政課與智育、德育等之間的分殊,明確其政治屬性與教育邊界,避免“思政課萬能論”。

        二是防范主體失格現(xiàn)象。思政課教師肩負傳播馬克思主義的重要職責,更擔負立德樹人的崇高使命,不僅關乎人才成長,更關乎未來社稷。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強調:“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承擔著神圣使命。傳道者自己首先要明道、信道。高校教師要堅持教育者先受教育,努力成為先進思想文化的傳播者、黨執(zhí)政的堅定支持者,更好擔起學生健康成長指導者和引路人的責任?!钡珡哪壳暗那闆r來看,思政課教師專業(yè)能力有待進一步提高。教師專業(yè)性主要表現(xiàn)為清楚認識思政課的本質與定位,有強烈的政治意識及覺悟和馬克思主義理論基礎及系統(tǒng)的學習背景,做到講政治時立場堅定,講學理時理論徹底。

        三是內容應更豐實。首先,內容要“專”。把握好廣泛借鑒其他學科知識與思政課獨創(chuàng)性、創(chuàng)新性之間的關系,進一步揭示自己的研究對象——人的思想行為變化發(fā)展規(guī)律,以及思想政治教育教學規(guī)律,彰顯知識邏輯的自洽與內容體系的嚴整性。其次,內容要“實”。嚴防理論與實踐脫節(jié),讓課本上的知識緊貼學生實際與現(xiàn)實問題,強化價值導向或問題導向,尤其是在應對社會突發(fā)事件、引領社會思潮、紓解學生思想困惑、解決現(xiàn)實重大問題時應及時有效。再次,內容要“精”。教育者與教育對象都應自覺學習,反思琢磨,加強刻苦鉆研與獨立思考,避免陷入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信息同質化高的困境。在信息海量的大環(huán)境下,教育者在傳遞信息和教育對象識別信息時,要對信息加以辨別推敲,避免注重表面而遠離深刻,導致過度“消費”信息而忽略“生產”內容,陷入信息海量但含金量低的不良環(huán)境。同時,要避免淺薄的見聞被津津樂道、深奧的理論卻被束之高閣的現(xiàn)象發(fā)生。例如,部分人在教與學中青睞于各種網絡“段子”,熱衷于各類花邊新聞,一些空洞的、零碎的、錯誤的信息被當成是有用的知識,信息的簡單疊加被當成了理論的獲取。這看似一場“知識盛宴”,但對知識、思想、理論本身缺少價值審視與剖析,實則是“大雜燴”,與政治性和學理性的統(tǒng)一愈行愈遠。

        四是評價標準要基于學科性質順應育人規(guī)律。一方面,立德樹人、鑄魂育人是思政課政治性的本質要求,教師除了教書更要育人,除了課堂教學,還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去為學生答疑解惑,承擔心理疏導、情感咨詢、化解矛盾、構筑理想等隱性工作,這些工作往往是利用課下及課后時間進行的。因此,在考核評價教師時,要考慮思政課的目標、要求及性質,除了將教學課時計為工作量外,還應將思政課教師課余工作時間納入考核范圍;在職稱評聘時,除了以科研成果、相關榮譽及獎勵為主要依據(jù)外,還應關注到思政課對人才培養(yǎng)所做的貢獻。另一方面,思政課教育教學做的是育人的工作,無論是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塑造還是信仰構筑,都需要時間。它主要作用于人的精神世界,其價值顯現(xiàn)通常具有長期性、隱性特點。在考核評價學生時,要順應育人規(guī)律,既要重學習成績也要關注學生內在品質,既要看重課上表現(xiàn)也不能忽視課下情況。在評價思政課教育教學時,要明晰思政課最根本的屬性和最核心的價值,做到短期效果與長期價值并重,兼顧工具性價值與目的性價值、物質性價值與精神性價值、顯性價值與隱性價值。

        政治性和學理性相統(tǒng)一的實踐方向

        2019年至今,教育部舉辦了三屆全國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展示活動,推廣優(yōu)質教學資源和先進教學法。這些將新時代偉大變革全面融入思政課教學的案例,直觀地體現(xiàn)了思政課政治性和學理性的辯證統(tǒng)一,有利于推進思政課教育教學實踐。

        堅持政治課與理論課的統(tǒng)一,推進課程改革。一是課程體系化建構。微觀上,應建立“思想品德教育+常識教育+歷史教育+時事政策教育+理論教育”的思政課程框架,按照政治性和學理性相統(tǒng)一的原則,對框架內各門課程進行整合與銜接。宏觀上,應打造“思政課+通識課+專業(yè)課”的協(xié)同模式,寓政治導向于學理建構之中,發(fā)揮課程育人功能,堅持政治引領與理論傳授、專業(yè)教學融合貫通,助推各類課程與思政課程同向同行,實現(xiàn)由思政課程到課程思政的轉變。

        二是課程系統(tǒng)化發(fā)展。堅持階段性原則,根據(jù)教育教學規(guī)律及教育對象身心特點,分階段、有針對性地進行課程規(guī)劃與建設,依次確定大中小學思政課程內容與工作重點,小學階段重在情感啟蒙,要講常識;初中階段重在道德體驗,要講規(guī)范;高中階段重在品質養(yǎng)成,要講踐行;大學階段重在素質提升,要講擔當;研究生階段重在科學研究,要講專業(yè)。在循序漸進的過程中,知識的傳遞呈現(xiàn)理論化、體系化、專業(yè)化的走向,思政課的學理性愈加凸顯;價值觀的傳遞逐漸由表及里、由淺入深,思政課的政治性愈加內隱。堅持持續(xù)性原則,在大中小學不同階段,要注意保持課程目標的一致性、課程內容的層次性、課程體系的邏輯性,盡可能避免目標斷裂、內容重復、層次混亂等問題。于細小處抓落實,于細微處見功夫,切實推進各類課程之間的整體性、銜接性和協(xié)同性。

        三是課程特色化打造。思政課程有其自身內在的品格與魅力,應該挖掘內涵、突出亮點,彰顯其政治底色、育人本色、文化特色。具體來說,可按照不同階段教育教學的要求與特點,加強自主創(chuàng)新,重點打造以下幾類課程。其一是根據(jù)思政課的要求與特點,充分考慮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心理期待,結合教師的學習背景與研究專長,打造精品課程?;蛞运枷胄?、理論性為主,或以貼近性、針對性見長,充分彰顯知識的真理性與價值的凝聚力,全力打造優(yōu)質課程、示范課程。其二是主題課程。可根據(jù)教學目標、工作重點、主要任務等確定主題,可精選經典故事、先進事跡、文藝作品等作為活動材料,以相關會議精神為工作指引,精心打造主題課程并形成常態(tài),增強思政課的體驗性和趣味性。其三是特色課程。凸顯民族特色、地方特色、學校特色、專業(yè)特色甚至是主講人特色,設置相關主題課程。比如:可圍繞“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脫貧攻堅與鄉(xiāng)村振興”“一帶一路”等主題,在民族地區(qū)開設有針對性的特色課;也可成立專門工作室,根據(jù)學生成長成才中的實際需要與困難開發(fā)相關課程,著力解決學生所遇到的心理健康、人際交往、求職壓力等問題,彰顯思政課的滲透力與吸引力。

        堅持經師與人師的統(tǒng)一,加強教師隊伍建設。一是建立嚴格的準入、考核、評價機制。習近平總書記曾對廣大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提出期望——“六個要”,即政治要強、情懷要深、思維要新、視野要廣、自律要嚴、人格要正。要嚴把政治關、素質關和品質關。

        二是建立科學的培養(yǎng)、激勵、保護機制。思政課包含的知識廣泛、內涵深刻,不是一時一刻就能夠掌握的。它所涉及的核心價值觀教育、理想信念教育等,也不是一朝一夕之間就能完成的。其中涉及的學理問題與現(xiàn)實問題,往往也無法簡單通過一門課或是幾門課解決。這也決定了思政課教師的工作性質,具有長期性、持續(xù)性、復雜性、艱巨性。一方面,要重視教師的培養(yǎng)和再教育。引導教師終身學習,加大教師隊伍培訓研修力度,重視考察調研與實踐鍛煉,并把研修培訓時間納入工作量考核與績效獎勵中。也可在大中小學之間進行短期交換、實踐調研、技能競賽等,提升教師綜合素質,以此培養(yǎng)能滿足思政課的專業(yè)要求、適應教育對象及現(xiàn)代社會發(fā)展變化的專業(yè)隊伍。另一方面,也要重視對教師的激勵與保護。眾所周知,課堂教學只不過是思政課教師工作內容之一。除此之外,長時間的備課、作業(yè)批改與輔導、學生心理咨詢與疏導等,都需要消耗大量的時間和精力,而這些工作往往是課后完成的,因此,要把自覺加班等納入教師評價獎勵體系,要針對思政課教師的實際困難,建立保護機制,暢通申訴渠道。同時,設置專項課題資助,鼓勵開展基礎理論研究,緊緊圍繞思政課的核心問題、重點問題、難點問題開展科研,提升教師知識儲備和專業(yè)素質,加強科學研究對教育教學的支撐,通過物質獎勵和精神獎勵,深化教學改革,加大資源供給,切實提升思政課的學理性。

        堅持育人和育才的統(tǒng)一,構建“大思政課”。在立德樹人、育人育才的過程中,家庭、學校、政府、社會缺一不可。堅持開門辦思政課,應重視實踐育人與合作共建,依托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和社會實踐活動品牌項目,精心設計社會大課堂;以校地聯(lián)學、院際聯(lián)學、師生聯(lián)學、支部聯(lián)學為樞紐,傾力搭建“大平臺”;請書記校長和名師名家專題講授、榜樣人物深度訪談與對話,以師生為主體開設讀書班和研討班,動員朋輩力量開展“大學習大討論”,全力構建大師資。通過專題式教學、集中式統(tǒng)學、立體式聯(lián)學、靶向式研學、講授式領學、日常式自學、沉浸式踐學,真正打通課上與課下、網上與網下、校內與校外,構建“大思政課”體系和協(xié)同育人機制,把思政小課堂同社會大課堂結合起來,促進學生學、思、用貫通,以知促行、以行求知、知行合一,促進思政課實現(xiàn)教材體系—教學體系—信仰體系的轉換與飛躍。

        (作者張苗苗系中國人民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教授、北京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高精尖創(chuàng)新中心研究員)

        *本文系2019年度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青年基金項目“新時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傳播嬗變的理路研究”(19YJC710040)、2022年度重慶市教委人文社科研究思政專項一般項目“全媒體時代‘00后’大學生主流意識形態(tài)認同機制研究”22SKSZ004)的階段性成果。

        《中國民族教育》2024年第2期

        0 0 0 0
        分享到:

        相關閱讀

        最新發(fā)布
        熱門標簽
        點擊排行
        熱點推薦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lián)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報刊社主辦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m.pinthepufferfis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5840號

        亚洲精品国产精品乱码不卡,亚洲综合色88综合天堂,亚洲最的成视频在线观看免费,婷婷五月中文字幕在线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