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檢索頁>當前

        四方面探索數字化“大思政課”建設路徑

        發(fā)布時間:2023-12-19 作者:徐丹丹 來源:中國教育報

        ■本期關注·數字化賦能“大思政課”建設

            編者按

            在推進教育數字化大背景下,利用數字技術賦能“大思政課”建設,成為當下學校思政教育領域的一股潮流。如何利用數字技術匯集海量教育資源,推動傳統思政教育向著形象化、生動化、趣味化的方向轉變?本期??劢惯@一話題。敬請關注。

         

        黨的二十大報告強調要“推進教育數字化”,這為“大思政課”建設點亮了改革創(chuàng)新的明燈。當前,與數字技術深度融合已成為“大思政課”建設的主流趨勢,這不僅是善用“大思政課”并將其與現實相結合的鮮明體現,也是促進“大思政課”建設行之有效的必要保障。探尋數字化“大思政課”建設的現實路徑,應從思維革新、資源協同、教學升級、師資完善四個方面發(fā)力。

        涵養(yǎng)數字意識,構筑數字化大格局

        理念是行動的先導,數字化的理念有助于我們更好地搭載數字技術的快車。數字化“大思政課”建設須涵養(yǎng)師生的數字意識,提升師生的數字素養(yǎng),積極構筑數字化大格局。

        一是要深化數字化認識。數字技術賦能思政課建設是一把雙刃劍,使用不慎可能會加劇教育不公。為此,首先要對數字技術有清醒獨立的認知。教師要深化對數字技術在經濟社會發(fā)展和“大思政課”建設中價值的理解,同時也要盡量避免思政課在數字化轉型過程中可能產生的負面問題;在幫助學生認識數字技術對學習的作用同時,也要引導他們學會甄別數字化信息的良莠。二是要增強數字化意愿。增強數字化意愿更多的是增強教師的數字化使用意愿,增強他們利用數字技術推進教學改革的動力。要著重提升教師對數字技術資源學習及應用的意愿,引導教師主動學習和使用數字技術,增強他們開展數字化實踐、探索和創(chuàng)新的主動性。

            聯動多方資源,打造數字化大課堂

        數字化大課堂是一個包括主渠道課堂、分渠道課堂、線上線下課堂、校內校外課堂在內的多元化共享課堂。要依托數字技術聯動多方資源,不斷增強資源的協同性和利用率,從而更好地推進資源的多元共進、優(yōu)勢互補。

        一是要創(chuàng)新運用主渠道教學資源,利用數字技術重塑思政課育人模式。線下課堂要在傳統多媒體教學的基礎上打造智能化教學場景,以身臨其境、虛實結合的感知方式,促進學生與思政資源的交流互動,增強學生學習的體驗感、參與感和獲得感;線上課堂要推出優(yōu)質內容,作為線下資源的補充和線下教學的延展。要通過線上線下主渠道課堂的攜手并進,幫助學生線下學習、線上充電。二是要推進分渠道教學體系建設,依托數字技術突破空間限制。既要充分發(fā)揮校內學工部、團委、教務處、宣傳部等職能部門的聯動作用,又要發(fā)揮校外紅色文化場館、博物館、名人故居等實踐基地的育人價值。三是要打造多元共治的課堂教學新格局。借助數字技術促進思政教學資源開放合作,快速高效地把分散的優(yōu)質資源聚合起來,如推進校—校合作、學校—社區(qū)合作、學?!耖g組織合作等,在資源共享共治中打造內容豐富的數字化大課堂。

            升級教學樣態(tài),建設數字化大平臺

        數字化育人大平臺是依托數字技術來提升“大思政課”育人效能、管理水平與評價能力的一體化平臺,包括理論育人平臺和實踐育人平臺。推動數字化“大思政課”建設,要在教學樣態(tài)逐步升級中推進數字化大平臺的動態(tài)發(fā)展。

        一是要通過數字技術助力教學載體優(yōu)化升級。諸如微課、慕課、多媒體教室等理論載體要升級到數字賦能新高度,諸如實踐教育基地、重大紀念活動、自然人文景觀和重大工程等實踐載體要融入數字化演示和交互技術。二是要提高“互聯網+立德樹人”效能。青年學生是“網絡原住民”,與互聯網保持著不間斷的聯系,因此要充分發(fā)揮互聯網對“大思政課”氛圍營造的強大功能,為學生創(chuàng)設全時段、不打烊、“超市式”資源服務,提高“互聯網+立德樹人”的效能。三是要生成完備的教—學平臺評估體系。教—學平臺評估體系包括對學生學習成效的評估和對教師教學質量的評估。學習成效評估平臺可通過數字統計與回溯來追蹤學習過程、描繪成長軌跡、評估學習效果,通過把握個性化差異實現因材施教;教學評估平臺主要利用學生反饋和督導評課的大數據對教師教學質量和效果進行評估,如數字馬院虛擬教研室在為教師提供集體備課平臺的同時,也便于對教師教學水平和教學質量進行動態(tài)監(jiān)測和評估。

            發(fā)展復合主體,培養(yǎng)數字化大師資

        發(fā)展復合主體是“大思政課”之“大”的重要條件,不僅要求傳統思政課教師開拓視野、學習專業(yè)以外的技能,也要將其他領域人才更多地納入到思政課教師隊伍中來,這是提升思政課教師群體素養(yǎng)、培養(yǎng)數字化師資隊伍的有效途徑。

        一是要發(fā)展專技相通的復合型思政課教師隊伍。要加強思政課教師數字化技能的培訓,豐富數字技術知識、增強運用數字技術的能力,同時將思政課教師的數字化技能納入考評范疇,努力培養(yǎng)思政課專業(yè)知識與數字技術相融通的復合型師資。二是要推動師資間互聯互通、協同共進。要推進教學主體的聯合,利用數字技術增強不同學段、不同部門、不同領域的教師、學者、工作人員的交流聯通,努力將其他領域的專家學者、一線工作人員納入到“大思政課”的授課群體中來,提升協同育人實效。三是要保障復合型師資隊伍的實際效益。隨著“大思政課”建設和國家教育數字化戰(zhàn)略行動如火如荼地開展,越來越多的教育工作者加入到“大思政課”建設的隊伍中來,其中既有主動參與,也有被動為之。為了更好地調動教師依托數字技術開展育人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實效性,必須確保數字技術效益普惠,讓數字化資源均衡地惠及不同部門、不同領域的師資建設平臺,在基地資源建設、評獎評優(yōu)、教學科研等方面給予相應保障。

        (作者單位系北京科技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本文系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研究專項“數字化賦能‘大思政課’建設研究”[23JDSZK155]的階段性成果)

        《中國教育報》2023年12月19日第9版 

        0 0 0 0
        分享到:

        相關閱讀

        最新發(fā)布
        熱門標簽
        點擊排行
        熱點推薦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報刊社主辦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m.pinthepufferfis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5840號

        亚洲精品国产精品乱码不卡,亚洲综合色88综合天堂,亚洲最的成视频在线观看免费,婷婷五月中文字幕在线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