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檢索頁>當前

        整本書導讀設計中的回避與介意

        發(fā)布時間:2024-05-20 作者:何捷 來源:中國教育報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年版)》將“整本書閱讀”設定為拓展型學習任務群之一。這一任務群實現(xiàn)了小學、初中、高中一以貫之的發(fā)展態(tài)勢,理應引起中小學語文教師重視。特別是對與學生密切相關的“導讀課”設計的研究,可以作為優(yōu)先關注的重點。只有學生真正讀起來了,之后才有如何分享閱讀體驗、如何運用閱讀成果的研究。可以說,“導讀課”的設計,是整本書閱讀教學研究的起點,也是撬動整本書閱讀教學的支點。

        事實上,整本書閱讀在一線教學研究中也備受關注,一線教師給予了極高的實踐熱情,涌現(xiàn)出數量驚人的整本書導讀課,但我們也很容易發(fā)現(xiàn)此類課程設計中的常用“套路”。套路中熟悉的面孔是:出示封面、目錄,選讀書中片段,展示書評,介紹作者及創(chuàng)作背景,欣賞插畫等。教學流程也出現(xiàn)了三種“規(guī)定動作”:在閱讀的中途進行仿寫,在即將結束前號召全班進行“打卡競賽”,在課后布置作業(yè)時提議組織后期交流。倘若每本書都可以按照這個套路導讀,至少存在兩類謬誤:從設計角度看,缺乏對最基本的設計原理的認識。設計需要因書而異,要量體裁衣。從教學角度看,不顧及學習者的特殊性,無疑是無法達成既定教學目標的。

        在闡述套路設計的問題之前,需優(yōu)先理解“導讀課”的存在價值:其一,引導,讓學生愿意去讀;其二,指導,對即將開啟的閱讀學習行為提供幫助。

        從價值層面觀照整本書導讀課,執(zhí)教的意義在于讓學生參與導讀之后,想讀;開啟閱讀之后,能讀。因此,對套路化教學的評定,也可以從“是否激發(fā)興趣”“是否提供幫助”兩個層面來考量。

        例如,出示封面,讓學生表達封面有什么,好在哪里,結合封面進行“看圖說話”,這能否讓學生想讀?會讀?作用甚微。同時,在全新的出版時代,教師忽略了重要的一點——不同出版社出版的同一本書,封面不同。教師在課堂上展示的封面,和學生課后閱讀的書本封面,也許完全不同。對封面的過度呈現(xiàn)和依賴,從時代性看,是欠缺考慮的。

        再如目錄。不要以為簡單陳列目錄,學生就能主動去閱讀。況且,目錄本身也有特色。如章回體小說的目錄,是字數規(guī)整的語言,讀起來順口,但理解起來費力,因其與小說內容關聯(lián)密切。還有的目錄是不規(guī)則的長短句,節(jié)選自章節(jié)的內容,或提取章節(jié)內容的關鍵要素形成目錄。同樣由于內容的陌生化,這樣的提取和選擇,很難激發(fā)學生對閱讀的興趣。

        片段試讀,是值得保留的。要想其產生引導、指導的效果,對設計的要求是較高的。教師應精心安排,巧妙解讀,從而產生“因為讀了一個片段,而去讀整本書”的欲望。例如,執(zhí)教統(tǒng)編五年級上冊的《慈母情深》之后,不少學生和教師,都選擇主動閱讀梁曉聲先生的中篇小說《母親》,就是片段試讀產生的效果。在試讀中較為警惕的設計是“急于仿寫”。既然是整本書導讀,不妨純粹些。同步讓學生寫,未必增加學生對閱讀的期待,要做好進一步的過渡和引導,避免造成反感。

        對書評、作者、創(chuàng)作背景的簡介,也具有保留的價值。在具體執(zhí)教時,要注意讀者的反應。再說展示插畫。課件上的色彩、線條和光怪陸離的畫面,確實能吸引學生,但不要忘記出示插畫的意圖依然是導讀,避免上成美術鑒賞課。

        基于以上分析,在整本書導讀設計中,要審慎套路,迫切需要建立對三方面的介意:

        其一,介意教師的優(yōu)先閱讀。導讀什么書,教師必先讀這本書。

        其二,介意學生的閱讀現(xiàn)狀。導讀之前,需要調研學情。如班級學生大致的閱讀取向、過往的閱讀經歷、閱讀水平的均值等。

        其三,介意課堂的教學目標。導讀課也是“課”,是“課”就要有課堂的教學目標。認清目標后再展開行動,才有成敗優(yōu)劣的效果評定。

        以統(tǒng)編四年級下冊第八單元《寶葫蘆的秘密(節(jié)選)》為例,介紹整本書導讀課設計。此課是以教科書中的課文為“引子”,進行整本書導讀的稀缺樣本,應該引發(fā)高度關注。在設計之初,教師應先明確執(zhí)教的意圖:激發(fā)學生閱讀整本書的欲望。在此基礎上,設計上著力思考的就是:以什么方法,安排什么樣的步驟去導引,能激發(fā)學生閱讀,讓學生課后就讀,全書能讀,持續(xù)愛讀?以下課例設計,僅供參考。

        導引1:用好開頭,亮明結局,讓中間的空缺構成對讀者的召喚。

        在教學開始,教師可以介紹此課為《寶葫蘆的秘密》一書的開篇第一節(jié)。學生自由閱讀全文后,教師組織學生分享讓人感覺奇妙的地方,表達是否愿意擁有寶葫蘆,猜測寶葫蘆最后是否離開了王葆。同時教師可以分享自己的閱讀結果,證明王葆最后舍棄了寶葫蘆,做回了誠實的孩子。開頭與結局的反差,讓學生產生好奇,不斷追問“中間到底寫了些什么”“書中有哪些有趣的情節(jié)”等,整本書未曾出現(xiàn)的部分,構成對讀者的天然召喚。

        導引2:突出奇妙,強調吻合,讓露出的內容引起讀者共鳴。

        教學中不斷突出“奇妙”這一特色。例如,文中的張三遇到神仙、李四進入龍宮,他們都能夠獲得寶葫蘆。一旦擁有,心想事成。這樣奇妙的故事情節(jié)讓學生反復感受,不斷形成刺激。同時讓學生關注王葆的困境,如遇到數學題不會做、和同學鬧翻了等,讓學生發(fā)現(xiàn)王葆的困惑也是自己會遇到的,文中所述和現(xiàn)實生活相吻合。如此的設計,讓課文節(jié)選部分充分引發(fā)讀者共鳴,并轉化為對整本書閱讀的欲望。這種設計符合本單元的學習目標“感受童話的奇妙”,也符合節(jié)選語篇的氣質。

        導引3:制造懸念,引發(fā)討論,讓產生的疑惑激發(fā)初讀者的欲望。

        教師可以結合閱讀經驗作出提示:整本書還講述了王葆去釣魚、摘花、下棋、看電影、吃零食、學騎自行車、拼一個超級的起重機模型等事例。每次遇到事,他都會借助寶葫蘆獲得成功,但成功也同時帶來同學的懷疑和其他麻煩。具體是什么情況?教師故意不說完整,借助情節(jié)制造懸念,引發(fā)學生討論。在懸而未決、猜測無果的情況下,不斷激發(fā)學生閱讀的欲望。

        上文案例中的引導,都是基于課文內容的匹配設計。整節(jié)課中,教師沒有出示《寶葫蘆的秘密》的封面,因為這本書的版本非常多。教師也不給學生看目錄,因為本書的目錄簡單,是因出版的需要而做的章節(jié)劃分,無法激發(fā)閱讀興趣。導讀課設計要因書、因學生而量身定制,只有這樣才能引導學生下水實踐,真正讀起來。

        (作者單位系閩江師范高等??茖W校)

        《中國教育報》2024年05月20日第4版 

        0 0 0 0
        分享到:

        相關閱讀

        最新發(fā)布
        熱門標簽
        點擊排行
        熱點推薦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lián)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報刊社主辦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m.pinthepufferfis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5840號

        亚洲精品国产精品乱码不卡,亚洲综合色88综合天堂,亚洲最的成视频在线观看免费,婷婷五月中文字幕在线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