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檢索頁>當前

        探尋中國語文教育的文化傳統(tǒng)

        發(fā)布時間:2024-05-30 作者:李耀平 潘新和 來源:中國教育報

        先賢深思熟慮過的語文教育觀念、方法具高智慧含量,其精粹業(yè)經沉淀,效能已被證實。其人本位立言明志價值觀,讀悟經典的文化認同觀等,或許就是語文教育科學化的內涵體現(xiàn)。

        語文課改唯有賡續(xù)母語教育道統(tǒng),才能從中華文化經典中汲取養(yǎng)分,不失根、失語、失魂,在當代語境下,承前啟后,兼容并蓄,返璞歸真,構建符合中國語文教育特點的話語體系。

        培育立言者

        培育立言者還是語用者,攸關價值取向。儒家主流教育觀是成就立言者,此立言觀源遠流長,孔子、孟子、荀子、司馬遷、韓愈、朱熹等一脈相承。

        立言觀的確立,是基于對“人何以為人”的叩問。《春秋谷梁傳注疏》有言:“人之所以為人者,言也。人而不能言,何以為人?言之所以為言者,信也。言而不信,何以為言?信之所以為信者,道也。信而不道,何以為道?道之貴者時,其行勢也?!贝岁U明“言”是人的類特性及其信、道、時、勢屬性,認知深刻至極,嘆為觀止。

        “‘立言’不朽”說,則在價值觀上揭示生命意義?!蹲髠鳌吩唬骸按笊嫌辛⒌拢浯斡辛⒐?,其次有立言,雖久不廢,此之謂不朽?!薄叭恍唷闭f,深植于中華民族文化基因,歷代呼應者不絕。立言是圣賢著書立說的強大動力源泉。如西漢史學家司馬遷曰,“亦欲以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仆誠以著此書,藏之名山,傳之其人”。為立言可萬死不辭,此即理想、信念的力量。唐代文學家韓愈曰,“用則施諸人,舍則傳諸其徒,垂諸文,而為后世法”??梢宰C明立言傳道的重要性、永恒性?!傲⒀浴本辰缍鄶?shù)人高不可攀,卻是眾所仰望的“詩與遠方”。

        培育立言者(涵蓋語用者)給語文教育立綱,立言先立人,立人先立德,則給語文教育立本。中國古代教育家孔子有言,“有德者必有言”,南宋理學家朱熹注釋說:“有德者,和順積中,英華發(fā)外。”即修身進德,內心充盈,自會外化為美好言論。此開人本論語文學“文如其人”說先河,影響深遠。

        文本于道

        雖前賢“道、文”觀有諸多分歧,但重悟道窮理是共識。道,予立言以神圣感、厚重感。

        我國寫作學經典《文心雕龍》首篇《原道》有言,“故知道沿圣以垂文,圣因文而明道;旁通而無滯,日用而不匱?!兑住吩唬骸奶煜轮畡诱叽婧蹀o?!o之所以能鼓天下者,乃道之文也”。南朝文學理論家劉勰稱圣人為文的目的是明道,將探求真理、揭示事物普遍規(guī)律、推動社會進步的話語稱為“道之文”。

        道、文關系觀是語文學核心命題。儒家主流觀念是文本于道、道體文用、道本文末。朱熹強調道文一體、道外無物、道自生文,“道者,文之根本;文者,道之枝葉。惟其根本乎道,所以發(fā)之于文,皆道也。三代圣賢文章,皆從此心寫出,文便是道”,“這文皆是從道中流出”。他主張道、文一元論,胸中有道,自可發(fā)用為文。重“道”,是讀、寫活動之本。

        體道、悟道、明道是關鍵,因而不必汲汲于文辭。明末清初思想家黃宗羲稱,“大凡古文傳世,主于載道,而不在區(qū)區(qū)之工拙”。清代史學家章學誠將道、文孰為輕重說得更透徹,“文可以明道,亦可以叛道,非關文之工與不工也”。古人將文章分為道之文、學問之文、辭章之文。以道之文為上品、學問之文次之、辭章之文為末流,這對語文教育擺正道、文關系,明了教學目標、內容、方法,具振聾發(fā)聵之效。

        道之文、道一元論、道體文用觀等,與“有德者必有言”的“文如其人”說一脈相承,進一步夯實立足于“立人”的人本論語文學基礎。

        教育要義

        立言者修身進德、悟道窮理,寫道之文、學問之文,均由“學”達成。立言者實即“好學者”。如《禮記·學記》曰,“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道”;《論語·衛(wèi)靈公》曰,“吾嘗終日不食,終夜不寢,以思,無益,不如學也”;《荀子·勸學》曰,“吾嘗終日而思矣,不如須臾之所學也;吾嘗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見也”。通過“學”經典,方可了悟德、道、理?!皩W”為“立言者”培元固本。韓愈曰:“將蘄至于古之立言者,則無望其速成,無誘于勢利,養(yǎng)其根而俟其實,加其膏而希其光,根之茂者其實遂,膏之沃者其光曄,仁義之人,其言藹如也。”朱熹曰:“大意主乎學問以明理,則自然發(fā)為好文章。詩亦然。”目標高遠,德行高尚,學養(yǎng)豐沛,情思充盈,必有良言佳作。其要義如下:

        居敬持志。元代程端禮《程氏家塾讀書分年日程》引“朱子讀書法”,“居敬持志,循序漸進,熟讀精思,虛心涵泳、切己體察,著緊用力”,此集讀書法之大成,虛實相須,備受推崇。敬,悟道須誠敬、專注;“志”,以學為圣賢為志向、目標。三國時期蜀漢丞相諸葛亮曰:“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睆慕浀漕I悟圣賢之道是求知首務。

        熟讀精思。居敬持志才能循序漸進,熟讀精思,以修身悟道窮理。循序漸進講究從易到難,先其易者,闕其難者,將來難者亦自可理會。如讀《四書》,朱熹主張,先讀《大學》以定其規(guī)模,次讀《論語》以立其根本,次讀《孟子》以觀其發(fā)越,次讀《中庸》以求古人之微妙處。步驟嚴謹,方稱高效,可謂科學性探索。循序求學才可談熟讀精思。古人說,“書讀百遍,其義自見”,朱熹則加碼為“千遍”,并要求熟讀成誦且要遍數(shù)多。精思,即如《禮記·中庸》所言:“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辈┘s結合,知行遞進,勢必對經典領悟更深。

        講學論辯。精思須講論,虛心涵泳,切己體察,以講學(講書)、論辯(質疑)抒發(fā)、切磋心得,相互質疑問難,深化理解。孔子曰,“德之不修,學之不講,聞義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憂也”,將講學與修德相提并論,可見其重要。朱熹對講論的重視甚至超過寫作,其著述皆為與他人講論“苦爭”之收獲?!吨熳诱Z類》就是朱熹與學生講論的實錄。師生間講書、駁難,對心性修養(yǎng)、能力修煉極為重要。師生互講、互駁,抽絲剝繭、層層深入,才能領會精髓,修己悟道。

        札錄為文。將熟讀精思、講學論辯收獲記錄下來,是記、寫的語詞化,也是再思考。如韓愈曰,“口不絕吟于六藝之文,手不停披于百家之編。記事者必提其要,纂言者必鉤其玄。貪多務得,細大不捐。焚膏油以繼晷,恒兀兀以窮年”。章學誠認為,“劄錄之功,必不可少”,“學問之事,則由功力以至于道之梯航也”。以讀書心得的札錄,豐實德性、學養(yǎng),提升見識、眼界,道之文、學問之文水到渠成。

        學為圣賢,志在立言,記誦經典,講學辯駁,熏陶洗禮,提要鉤玄,領悟練識,是“立人以立言”必由之途。功到自然成。 

        啟迪課改

        傳統(tǒng)語文教育以培育立言者為綱,從對經典的“虛心涵泳,切己體察”中修德、悟道、窮理,以講論、札錄融貫聽、說、讀、寫,以寫道之文、學問之文總其成,予當下課改頗多啟示。

        立人先立志。為圣賢,成君子,立言傳世是歷代學人的語文夢,立言不朽論是母語教育之魂。以立言明志、立志,所涉學之為己與為人,為現(xiàn)世與為萬世,辯證思之,價值觀存焉。立言與語用價值觀并行不悖。以立言明志,知所敬畏,勢必動力滿滿,學而不厭。經努力未能立言,于語用則綽綽有余。立言、語用皆為標的,或不失折中之論。

        立言必重道。立言者是有德者、思想者,惟修身悟道明理,才能宣德載道、言之成理。歷來重“文”的閱讀該著眼在文字的形式方面、寫作技能等工具性認知,我們今日須反思、整合。

        立言觀實即表現(xiàn)(存在)本位觀。今所謂聽、說、讀、寫并重,實為閱讀本位觀;說、寫是附庸,且可有可無。教語文即教文選,為讀而讀,故耗時低效。立言觀表明,閱讀是手段,表現(xiàn)是目的,立言是成志。由閱讀本位向表現(xiàn)本位轉向意義重大。朱子讀書法可謂表現(xiàn)論閱讀法。后世之所以對此津津樂道,因其為從讀到寫搭建橋梁。六條浹洽互滲,居敬持志,才能專心、有恒;循序漸進,熟讀精思,虛心涵泳,才有所發(fā)現(xiàn);切己體察,著緊用力,修養(yǎng)、學問積累充沛,自會發(fā)為道之文、學問之文。人工智能時代,此集傳統(tǒng)之大成的讀書法當深刻領悟、充分體現(xiàn)。人機耦合的言語創(chuàng)造,尤須倡導人的主體性、存在性。立言觀實操以講論、札錄為主。講學論辯、提要鉤玄,可涵納修身、進德、明道、窮理,使學、感、思、悟、練,聽、說、讀、記、寫等,幾乎所有語文教學內容統(tǒng)整化、一體化。較之層出不窮、眼花繚亂的“新”概念、理念、教法,為應試急功近利練技、刷題等,也許講論、札錄才是返璞歸真之至簡大道。

        先賢深思熟慮過的語文教育觀念、方法具高智慧含量,其精粹業(yè)經沉淀,效能已被證實。其人本位立言明志價值觀,讀悟經典的文化認同觀等,或許就是語文教育科學化的內涵體現(xiàn)。 

        (李耀平單位系福建教育學院、潘新和單位系福建師范大學,本文系福建省委教育工委“中國共產黨百年來立德樹人的重大經驗及其啟示研究”子課題“新時代把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向縱深推進研究”[JAZD202206]成果)

        《中國教育報》2024年05月30日第7版 

        0 0 0 0
        分享到:

        相關閱讀

        最新發(fā)布
        熱門標簽
        點擊排行
        熱點推薦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lián)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報刊社主辦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m.pinthepufferfis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5840號

        亚洲精品国产精品乱码不卡,亚洲综合色88综合天堂,亚洲最的成视频在线观看免费,婷婷五月中文字幕在线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