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檢索頁>當前

        傳薪播火為師表 未應磨染是初心

        ——記2024年全國教書育人楷模

        發(fā)布時間:2024-09-07 作者:本報記者 林煥新 來源:中國教育報

          是誰,在寒來暑往中澆灌青春的花朵?是誰,在山高水遠處播撒知識的種子?是誰,在櫛風沐雨時不改無悔的誓言?是教師——他們以赤誠的胸懷、無私的奉獻,在每個人心中深埋感動,在國家發(fā)展進程中立下豐碑,凝練成中國特有的教育家精神。

          在第40個教師節(jié)到來之際,12位教師獲得全國教書育人楷模稱號。他們是1800萬教師的代表,是燦爛蒼穹中耀眼的星火,是如歌歲月中澎湃的波瀾。

          將愛化作一束光

          他們將深沉的愛,化作一束光,穿過深山河流、沖破苦難荊棘,匯聚著希望的螢火,照亮幸福的遠方

          落松地——一個曾經人跡罕至的村莊。20世紀50年代,云南省文山州廣南縣落松地村被作為麻風病患者集中醫(yī)治點,成了人們口中的“麻風村”。

          “你咋去那里教書嘛?”

          “其實,我看到村民第一眼時非常害怕,有的斜著眼睛,有的歪著嘴巴,有的爬著,有的跪著……我當時只想掉頭就跑。但當我看到老人們無助失望的眼神和孩子們一雙雙渴求知識的眼睛時,我的心軟了,懷著復雜的心情留了下來。”1986年,20歲的農加貴成了落松地小學唯一的教師。

          一人撐起一所學校。38年,農加貴撐起了100多名孩子的希望。

          從上下課都要用酒精擦手,到手把手教孩子們讀書認字;從當好老師,到當孩子們的保姆、炊事員,鄉(xiāng)親們的通信員、修理工……農加貴與村民朝夕相處,“麻風村”變成了“幸福村”。

          人們走進村子,聽說“農老師”的故事,稱贊他是深山里的“明燈”、是暗夜里的“啟明星”,他卻說自己只是普通的鄉(xiāng)村教師。但若說起孩子們,他便滿臉自豪:“落松地全村的孩子,一個不少,都讀過書!”

          大愛無言,像燃燒不盡的太陽,成就了世間最光輝的職業(yè),將最明亮的光芒灑遍人間。

          二狼山腳下的草原會記得,賀來虎在這里傾注的汗水。

          內蒙古自治區(qū)巴彥淖爾市臨河區(qū)第二中學是臨河區(qū)唯一的農村區(qū)直中學?!拔揖褪菑霓r村出來的,能為農村孩子盡點力是我一生的追求?!辟R來虎許下“獻身黨的教育事業(yè)”的諾言。

          三十三載歲月,從普通教師到副校長,他風雨無阻,堅持上好每一節(jié)課;他愛生如子,自掏腰包解學生家庭生活燃眉之急,幫助學生跨越心理障礙;他銳意進取,是全校聽課評課最積極的人……同事們風趣地說賀來虎評課是“近視眼吃拌湯——專挑疙瘩”,而全校教師的教學水平在他的帶動下逐步提升。

          萍鄉(xiāng)蜿蜒的山路會記得,劉小清在這里播下的種子。

          將折翼的天使擁進溫暖的懷抱,江西省萍鄉(xiāng)市蘆溪縣特殊教育學校黨支部書記、校長、教師劉小清堅信“愛是育人良方”。

          28個春秋,從青絲到華發(fā),她給予每一個特殊學生母親般的呵護;為了讓每個孩子學有所得,她盡一切努力,耐心教幾十上百遍;她帶領教師為重度殘疾學生送教,路途最遠、殘疾程度最重、家境最困難的學生的送教工作都被她攬下……許多家長不畏路途遙遠慕名而來,“天使”們從這里張開翅膀,許多考入大學、順利就業(yè)。

          江淮氤氳的風景會記得,楊梅在這里點綴的色彩。

          “擇一事,守一生?!卑不帐“霾汗I(yè)與商貿職業(yè)技術學校教師楊梅孜孜不倦,帶領職業(yè)教育學生走向人生出彩的天地。

          30多年光陰,從“楊老師”到“梅姐姐”“梅媽媽”,她踏破鐵鞋為教學,收集市場一手資料編寫教材,為學生叩開興趣之門;她以技傳人,研究非遺盤扣,成立“勞模創(chuàng)新工作室”“技能大師工作室”,帶領師生打通產學鏈條;她用情育人,時時記錄學生成長,做學生的貼心人。

          將課融進春風里

          他們相信,最好的教育是春風化雨、潤物無聲,唯有始終站在學生身邊,才能指引他們奔赴最好的自己

          “孩子沒有差距,只有差異。”2024年3月11日,第十四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第三場代表通道上,全國人大代表,湖南省長沙市雅禮中學校長、教師王旭道出“金句”。

          28年教育生涯,一樁樁教育故事,王旭記在心頭:有個學生成績平平但活潑開朗,是學校戲劇社的“臺柱子”,他便做“粉絲”,時時鼓勵;有個學生家庭特殊,王旭便巧設“偶遇”,時時關心……

          故事累加,王旭對教育的理解也越發(fā)深刻。他堅持個性化教育理念,支持學生發(fā)展特長;不以成績“論英雄”,每年全校評選“最會鼓勵人”“最愛笑”等創(chuàng)意獎項,讓每個孩子得到重視;著眼全局,致力于將學生個人發(fā)展與國家需要、與自然和諧發(fā)展三者相統(tǒng)一……

          “讓喜歡射箭的孩子射箭,讓喜歡下棋的孩子下棋。尊重差異,相信孩子,激發(fā)每一個孩子的天賦、潛能和夢想,才能鼓舞每一個孩子。”這是王旭的育人心得。

          “把課上對!”懷著這個信念,浙江省金華師范學校附屬小學黨總支書記、教師俞正強一步步走到了教育改革最前沿。

          1986年,剛剛從教的俞正強本以為“講課是教師的事,聽課是學生的事”。和學生溝通后,他恍然大悟:原來不是學生不認真,是教師的課不吸引人。

          俞正強反復琢磨,終于找到方法:“要是撥動學生思維之弦,撥到學生癢處了,學生的思維就欲罷不能了?!北热纾瑪祵W《生活中的比》一課對于小學生來說有些抽象,是教學中的難點。俞正強從學生生活出發(fā),從足球、籃球的比分,到考試分數、匯率兌換,甚至以做飯時放米和水的比例來舉例,學生的興趣一下被調動了。

          俞正強提煉出“種子課”理念,讓學生在學習中不僅獲得知識,更能夠培養(yǎng)獨立思考、創(chuàng)新思維、團隊協(xié)作等素養(yǎng)。他將思考與經驗撰文出版,成為許多教師的參考資料。

          諄諄教誨,如春風拂面,翻起一頁頁立德樹人的書頁,在成長道路上指引著方向。

          雪域高原,行者無疆。西藏職業(yè)技術學院副教授張艾平以腳步繪制紅色之旅,將山河作為思政課堂。

          他的第一站是校園。譚冠三是西藏軍區(qū)第一任政治委員,他的紀念園位于西藏職業(yè)技術學院院內。張艾平帶領學生組成義務講解隊,既傳承弘揚老西藏精神,又鍛煉學生綜合素質。8年來,200多名講解員完成3200多場講解,為21萬人次宣講。

          此后,張艾平開啟“行走的思政課”,尋找西藏革命文化遺跡。到2023年底,張艾平團隊完成了161處紅色文化遺跡的調研,新發(fā)現革命文化價值歷史遺跡16處,形成18萬字調研報告,設計出26條紅色研學線路。

          百花齊放,滿園春色。新疆農業(yè)職業(yè)技術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黨總支書記、院長、教授王學利把愛國愛疆情懷融入課堂,把真理之甜擴散至天山南北。

          為了讓學生愛上思政課,“思政課專題化教學研究”課題,王學利研究了11年。他從課堂出發(fā)、從學生出發(fā)、從實效性出發(fā),用活案例講透大道理,“以案例為導引,以問題為核心”的探究式專題化教學模式在全國高職院校推廣。

          他幾乎走遍新疆各個地州兄弟院校,作為教育部“全國高校優(yōu)秀思想政治理論課示范課百人巡講團”成員,將教學經驗傳送到全國。如今,他還利用教育數字化手段,讓學生得以時時處處參加網絡“大思政課”學習。

          將夢寫在征程上

          他們將自己的夢融入家國,不畏艱難、不求回報,在祖國最需要的地方綻放光彩,在強國的征程上行而不輟

          在納米級的微觀世界里,有一位“造孔者”。

          復旦大學化學與材料學院院長、教授趙東元專注“造孔”20余年。1998年,趙東元放棄海外優(yōu)渥條件歸國,從艱苦的科研條件中白手起家,專注功能介孔材料研究,提出并發(fā)展了多種介孔材料的合成方法,開創(chuàng)了介孔有機高分子和碳材料研究新領域,帶領“中國隊”走向世界材料化學領域之巔。一項項原創(chuàng)基礎研究成果轉化,為我國經濟發(fā)展作出極大貢獻。

          他更為大眾熟知的名字是“布袋院士”。

          2021年,趙東元在人民大會堂領取國家自然科學獎一等獎后,手提布袋趕去給本科生上課的照片傳遍網絡。人們得知,20多年來,這位杰出科學家恪守“課比天大”信念,一周兩次課,幾乎從未間斷。學生們更記得他的話:“你們有問題,隨時來找我,我辦公室的大門永遠向你們敞開?!?/p>

          在經世濟民的學問里,有一位“奮進者”。

          當過農民,做過木工、泥瓦工,甚至創(chuàng)辦過鄉(xiāng)村中學,這些經歷讓南開大學政治經濟學研究中心主任、教授逄錦聚下定決心:做一輩子知中國、服務中國的經濟學研究者。

          40多年來,從參與創(chuàng)建多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高端研究機構,到組織編寫《政治經濟學》教科書,再到致力于構建中國經濟學自主知識體系、理論體系和話語體系,逄錦聚為構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作出重要貢獻。

          不管多忙,每年他都指導學生到改革開放前沿地區(qū)、農村、企業(yè)開展調研,提出具有重要理論價值和應用價值的觀點和政策建議?!板汤蠋煶L狳c我們,不做脫離實際的‘花哨學問’,這句話會伴隨我們一生。”逄錦聚以言傳身教的力量,教一批批學子將論文寫在祖國大地上。

          在高聳的林間,有一位“開拓者”。

          從20世紀80年代起,東北林業(yè)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李堅帶領團隊走向了一個又一個木材科學“無人區(qū)”,將科研領域從木材解剖、木材性質研究,拓展到生物木材學、木質環(huán)境學、木材基納米復合材料等多個領域,以超前眼光、超強毅力開創(chuàng)諸多“第一”。

          李堅在多所農林高校設立勵學金,自己卻甘守清貧?!拔椰F在只希望能有更多的小樹成為棟梁?!崩顖哉f。

          在上學的路上,有一位“插旗者”。

          為解決“入園難、入園貴”,山西省太原市萬柏林區(qū)興華學前教育集團總園長、教師安慧霞邁出山西省公辦幼兒園集團化管理之路的第一步,一所所村辦園、民辦園成為百姓家門口的好學校;為讓更多孩子“上好園”,安慧霞開創(chuàng)“星旗點亮”教育幫扶模式,受益園長及教師超20萬。

          安慧霞辦公室里的一張地圖,記錄著學前教育普及普惠的進程:各地同仁前來學習的,標記“小紅旗”;派出教師傳授經驗的,標記“紅五星”。如今,山西省117個縣已經插滿了“小紅旗”和40多個“紅五星”,其他省份已插上34個“小紅旗”和15個“紅五星”。

          桃李芬芳,師者用心血澆灌。

          大美中國,師者用芳華作畫。

          沒有那么多轟轟烈烈,沒有那么多驚心動魄,師者,以日復一日的耕耘,在平凡中寫就最深沉的偉大,開拓著國家與民族、一代又一代人的未來。

          我們始終感念師恩,歌頌那高潔而熾熱的心靈。本報北京9月6日電

        《中國教育報》2024年09月07日 第01版

        0 0 0 0
        分享到:

        相關閱讀

        最新發(fā)布
        熱門標簽
        點擊排行
        熱點推薦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報刊社主辦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m.pinthepufferfis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5840號

        亚洲精品国产精品乱码不卡,亚洲综合色88综合天堂,亚洲最的成视频在线观看免费,婷婷五月中文字幕在线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