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旭瑩和孩子在一起。 資料圖片
北京市大興區(qū)第七幼兒園園長趙旭瑩正在撰寫專著,作為新時代中小學名師名校長培養(yǎng)計劃(2022—2025)(以下簡稱“雙名計劃”)成員,這是3年培養(yǎng)期內(nèi)她要完成的任務之一。但她想做的遠不止此。她希望依托“雙名計劃”,真正把幼兒園的研究做起來,把孩子培養(yǎng)好,同時讓自己的研究造福更多幼兒園、教師、孩子。
工作近30年,從區(qū)骨干到市骨干,再到大興區(qū)幼教系統(tǒng)第一位特級教師、正高級教師,又到如今的“雙名計劃”成員,趙旭瑩的信仰是絕不“躺平”。
她的經(jīng)歷,很契合一個詞——步履不停。
穿越迷霧
“那個孩子平常挺好動的,有一天,他忽然安靜下來,搬把小椅子一直坐在太陽下。老師沒有打擾他,后來分享時他說:‘我褲子濕了,在太陽下面曬褲子呢?!?/p>
“螞蟻總是集體運東西,孩子們給它起名叫‘團結蟲’。另外一種蟲子往前爬的時候,總會躬起身子,孩子們叫它‘謙虛蟲’?!?/p>
…………
采訪進行了一個多小時,記者腦海中浮現(xiàn)的全是一個個活潑的兒童形象和他們的奇思妙想。當問及作為管理者,為什么會記得這么多關于孩子的精彩瞬間時,趙旭瑩說:“我喜歡觀察孩子、觀察活動,看老師能不能給孩子自主思考的空間。”
“給孩子自主思考的空間”,這是趙旭瑩的教育主張,也源自她曾經(jīng)穿過“迷霧”后的頓悟。
1996年,趙旭瑩從北京幼兒師范學校(今并入首都師范大學學前教育學院)畢業(yè)后進入大興區(qū)第四幼兒園工作。差不多到帶班第5年時,她越來越感到“不對勁”。
那時,作為教師,趙旭瑩每天要做很多操作材料,再用這些材料教給孩子一些知識。比如剪漂亮的小雞、小熊形象,用它們教孩子數(shù)的分解組合。她發(fā)現(xiàn),孩子也能記住,但如果不重復強化,很快就忘了。而且,教師教得越多,孩子頭腦越混亂。
這樣的狀態(tài)困惑了趙旭瑩好幾年,有一天,她忽然想:能不能讓孩子自己去探索呢?一次美術活動,她放棄了原本“依葫蘆畫瓢”的方法,把孩子帶到幼兒園的小花園里,讓他們自由寫生。她驚訝地發(fā)現(xiàn),孩子們對一切都充滿了好奇,眼睛放光,拉都拉不回來。那一刻,趙旭瑩終于找到了“不對勁”的原因:機械灌輸不適合幼兒園孩子,也不符合他們的學習規(guī)律,在開放的環(huán)境中自主探索才是適合他們的學習方式。
從此,趙旭瑩改變了教學方式,鼓勵孩子主動探索,不要求整齊劃一。她終于從“迷霧”中突圍,找到了舒適的教育路徑。后來,她又提出“探究式學習”,這也成了她后來持續(xù)研究的幼兒學習方法。
勇于放手
2019年,趙旭瑩利用去異地學習的機會,深度觀摩了一所幼兒園。在那所園,她發(fā)現(xiàn),教師每投放一種材料,其背后都指向一個明確的幼兒發(fā)展目標。而且,趙旭瑩看到,教師真正表現(xiàn)出了對孩子的放手與尊重。孩子會自主記錄活動與探究的過程,教師再通過傾聽,把他們的想法與表征在環(huán)境中呈現(xiàn)出來。
自2006年調(diào)入大興七幼后,趙旭瑩帶著教師們進行了多年的自然探究園本課程建設。但在外地幼兒園里觀摩到的情景,深深地觸動了她,她開始真正關注自主游戲?qū)⒆拥膬r值。隨后,幼兒園改造了戶外游戲場地,給孩子更多自主探索空間。隨著《幼兒園保育教育質(zhì)量評估指南》的頒布,趙旭瑩與教師們進一步放手,甚至主動放棄了原本成熟的課程實施思路,在幼兒一日生活中滲透自主的理念。
放手游戲,給孩子更多空間的同時,趙旭瑩也在放手教師。
在研究自主游戲時,教師們有些困惑:既然要放手,那游戲開始前,究竟要不要引導孩子做計劃?有教師認為需要,有教師認為不需要。趙旭瑩并不給出結論,而是讓教師們自主討論,并在實踐中檢驗。一段時間后,教師們一致認為,還是需要做計劃,因為做計劃的能力是孩子未來生活中需要具備的一項重要能力。
在大興七幼,戶外游戲是混齡的,在實踐中教師們創(chuàng)造性地提出了“雙計劃”與“雙回顧”。游戲開始前,班級教師通過談話,了解每個孩子的游戲計劃。進入游戲區(qū)后,每個游戲區(qū)的教師還會簡單與孩子聊一下他們想怎樣玩。游戲結束,除了孩子的游戲回顧,每個游戲區(qū)的教師也會進行回顧。這樣一來,教師對孩子的了解就更深入了。
這幾年,趙旭瑩一步步松綁了幼兒園的課程,同時也松綁了教師。在這種寬松的環(huán)境下,教師不斷被賦能,他們參與游戲研究、兒童研究的積極性也越來越高。
成為榜樣
在外人看來,趙旭瑩簡直“開掛”了,各種榮譽接連不斷……但于趙旭瑩而言,一方面,這是她性格使然,她絕不允許自己停下來;另一方面,她希望給老師們當榜樣。
趙旭瑩的辦公室有一個很大的書架,裝滿了書,涉及兒童心理學、幼兒園游戲、課程、管理等方方面面,它們可謂趙旭瑩的“武功秘籍”。一直以來,趙旭瑩對自己都有一個要求:要專業(yè)過硬,盡量別被老師們問住。所以這些年,她一直沖在團隊最前面,不斷看書、學習,研究課程、孩子。而且,她把困惑、問題,變成了研究課題,而這些最后都水到渠成地產(chǎn)出了成果。
2019年6月,教育部公布當年度全國教育科學“十三五”規(guī)劃課題立項名單,幼兒園僅有兩項,大興七幼居其一。
曾有一位教師對趙旭瑩說:“趙老師,我就想成為你這樣的人?!边@些年,這句話一直鼓勵也鞭策著趙旭瑩,永不止步。
趙旭瑩看起來是一個情緒非常穩(wěn)定的人,但只有她清楚,作為一個集團園園長,當瑣碎的事情擠在一起的時候,她也會感到焦慮。但她有自我調(diào)劑的方法。她喜歡躲在家里,彈彈古箏,看看書,或者下個廚,焦慮情緒就過去了。幼兒園教師多、人際關系復雜,她總能冷靜客觀地熨平他們內(nèi)心的褶皺,把他們拉到專業(yè)發(fā)展的軌道上,讓每個人都成為更好的自己。
30多年前,喜愛孩子的趙旭瑩,歡欣鼓舞地選擇了幼師專業(yè),在幼兒園開始了美好的職業(yè)生涯。如今,她希望抓緊時間,扎扎實實做研究,造福更多孩子,讓職業(yè)生涯能圓滿收尾。
《中國教育報》2025年02月09日 第01版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lián)網(wǎng)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報刊社主辦 中國教育新聞網(wǎng)版權所有,未經(jīng)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m.pinthepufferfish.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