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9月,一則“走馬換將”的消息在京城引起了不小的震動,北京市海淀區(qū)教委主任陸云泉辭去主任職務,回到北京一零一中學當校長了。一所中學或者一個教育集團的吸引力為什么會有這么大呢?陸云泉,這位數學特級教師,原北京一零一中學副校長、北京理工大學附屬中學校長,從學校走到教育行政崗位,又從教育行政崗位選擇回到學校,到底是怎么想的呢?他去了北京一零一中學后,又有什么樣的辦學理念、“施政綱領”?近日,本刊記者采訪了這位“新”任校長。
沒有教育的理想,就不可能有理想的教育
《人民教育》:您在擔任北京一零一中學校長前做了3年半的北京市海淀區(qū)教委主任。從教委重新回到熟悉的校園,您最大的體會是什么?
陸云泉:我是從學校出發(fā)到教委再回到學校,實際上走了一個閉環(huán)。最大的感受是:學校是最適合做教育的地方。當然,做區(qū)教委主任的經歷對于回過頭來辦學??隙ㄊ怯幸娴?。以前理解的教育只是點上的,只考慮一所學校,現在能夠從面上、整體上、戰(zhàn)略上去思考,也更理解黨和政府對教育改革的宏觀布局,更有大局觀了。也看到了教育的多種形態(tài),理解了最好的教育就是適合的教育。
為什么教育需要多種形態(tài)呢?因為人是有多種形態(tài)的,教育的根本目的是為了人的發(fā)展。陶行知先生說,“教育即生活,生活即教育”。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生命個體。生活本身也應該是豐富多彩的。人的全面發(fā)展是教育的目標,生活是教育的重要主題,關鍵是教育怎么與學生生活進行對接,我認為素質教育解決的就是這個問題。
在我看來,教育第一個要遵循的原則就是“中庸”?!爸杏埂钡囊馑际遣黄灰校盐蘸梅执?。比如一項教育改革,在推進前一定要進行風險評估和頂層設計。因為學生不是我們的實驗品,教育發(fā)展要穩(wěn)步推進。我們學校有兩個風箏的雕塑,一個是紅色,一個是藍色,分別代表男孩和女孩,這個風箏的雕塑叫“放飛夢想”。風箏是我校承辦2008奧運會青年營的標志。我經常用放風箏來比喻做教育。想要放好風箏,一是我們心中要有天空,天空就是我們對教育的夢想或者理想。我覺得做教育的人應該有一點理想主義,不能太現實,沒有教育的理想,就不可能有理想的教育。因為教育是面向未來的。教育既要關注當下,也要關注未來。只關注未來,有可能走向務虛;只關注當下,就有可能變成應試教育了,比較短視。中庸就是要在當下和未來之間找到一個平衡點。二是我們眼中要有目標,放風箏肯定要看著風箏。對應的,教育的目標就是人,我們要“目中有人”,而不是說只看到分數。三是我們手中要有分寸,想要風箏飛得高,手中的線應該是一緊一松的,緊一緊再放一放。太緊了風箏容易掉下來,太松了就飛出去了。這個分寸我認為就是教育規(guī)律。四是我們腳下要有大地。放風箏如果不注意腳下的話,一腳踩空了,不就摔了嗎?這個大地指的是做教育要扎扎實實,一步一個腳印。
我們經常聽到呼吁,要回到教育的原點。教育的原點到底是什么?我認為很簡單,就是一個字——“人”。人實際上有三種角色。第一,人是生物學意義上的生命個體,因此我們要關注人的身心健康。第二,人是群居動物,具有社會屬性,需要合作、融合、溝通、交流,需要遵守這個社會制定的各種規(guī)則。因此,我們要教會學生與人合作、溝通,引導學生遵守規(guī)則。第三,人是生產力。人類要推動社會的發(fā)展,需要某種技術或能力。因此,學校要教學生知識與能力,也包括創(chuàng)造性。
從人這樣一個原點出發(fā),去思考適合我們的辦學理念,以及選擇與學生發(fā)展目標相一致的教育方式。
大美的校園應該培養(yǎng)大氣、大才、大雅的學生
《人民教育》:您當過優(yōu)質高中的校長,也兼任過薄弱學校的校長,在擔任區(qū)教委主任期間也去過各種類型的學校,您認為什么樣的教育是好的教育?
陸云泉:好的教育,我的理解應該是為學生選擇適合的教育,而不應該是為教育去選擇學生。對學生個體來說,適合他的教育就是最好的教育。
從大的方面來說,什么是好的教育?我首先想到的是“生態(tài)”。講到“生態(tài)”兩個字的時候,我腦子里跳出來的第一個詞是“綠色”。綠色意味著可持續(xù)發(fā)展,我們要關注學生的生命,關注學生的可持續(xù)發(fā)展。
第二個詞是“多元”。我們校園里既有參天大樹,也有灌木、小草、鮮花。只要這個生命是非常健康地盛開、成長,都是很可貴的。所以,我們并不是要把每一個學生都培養(yǎng)成清華北大學子。社會是多元的,因此社會對人才的需求也是多元的。這就需要我們對“好學生”或者說“每個學生都成功”進行重新定義。我認為,成功的定義是每個人達到有意義的既定目標。作為教師,我們首先要指導學生確立一個有意義的既定目標,然后去指導他、幫助他實現這樣一個目標。人的發(fā)展是不可想象的。阿里巴巴總裁馬云上學的時候成績一般,誰能想到他會成為一個成功的企業(yè)家。所以,我們不能小看學校里、班級里的每一個孩子。每個人都有這樣發(fā)展的可能性,教育要做的就是讓這種可能性實現。所以作為教師,首先要關愛我們的每一個學生。北京一零一中學有一個特別好的地方就是師生關系非常親密。學生可以隨便進校長室,有事隨時可以與校長商量獲得幫助。其次,我們不能只用學業(yè)成績來評價學生。一些學生的成績可能不怎么好,但是在學校里很開心,與同學相處得很愉快,特別具有包容性,或者在某一個方面很擅長,他們同樣是有發(fā)展前途的好學生。
我在北京一零一中學當教師的時候,有一個學生現在還不到30歲,創(chuàng)辦了西少爺互聯(lián)網餐飲企業(yè),在北京開了很多分店。當時就是因為學校里舉辦的一次活動點燃了他的創(chuàng)業(yè)夢想,所以大學畢業(yè)后就自己創(chuàng)業(yè)。但是,這個學生在上學時數學并不很好。另外一個學生是我的數學課代表,他是英國帝國理工大學博士后,現在在一家科研院所當研究員。這兩個學生哪個更成功?我認為都很成功,因為他們都對社會有貢獻。
第三個詞是“開放”。一個好的環(huán)境應該是開放的。我們學校具有得天獨厚的條件,是一所園林學校,我們把校園里道路旁的綠籬拆了,開放給孩子們,讓他們能夠站到樹底下,能夠觸碰到校園里的植物、動物。
學校的教育也應該是開放的,學生要能更多地接觸社會?,F在這個時代是分享時代,是共享經濟時代,學校應該想法設法調動外部資源。北京一零一中學有一個溫泉校區(qū),建校時間不長。學校大門對面就是區(qū)政府建設的北部文體中心,有電影院、圖書館、體育場,非常難得。學校主動與文體中心對接,讓我們的學生定期到這個公共圖書館借書,享用體育中心游泳館等公共資源。但開放也是相互的,學校也要對外開放。比如北京一零一中學的設備設施也可以提供給海淀區(qū)舉行活動使用。這種分享、開放的辦學理念也在不經意間教給學生“大氣”。大美的校園應該培養(yǎng)大氣、大才、大雅的學生。因為一個人的視野決定了一個人的格局,格局決定了這個人的命運。一個沒有大情懷、大格局的人也成不了大事業(yè)。環(huán)境對人的性格有著深遠的影響。
我們學校有三個論壇。一是學生論壇,每周由學生來講、學生來聽,也有教師來聽。二是教師論壇,定期舉行,主題不限。三是名家論壇,我們邀請各行業(yè)各領域的名家大家來給學生講宇宙,講人工智能,講國家戰(zhàn)略,其中不乏教授、院士和諾貝爾獎獲得者。在這當中,學生不一定能夠學到多少知識,但能夠打開視野、拓展格局。有大格局才能有大智慧。我們希望北京一零一中學的學生有大智慧大格局,有豐富高貴的靈魂,有國家意識,有家國情懷,能為民族擔當,為未來擔當,這很重要。
我們學校建在圓明園里,這是一個國家民族創(chuàng)傷的地方。每年的成人儀式我們都是在圓明園舉行。只要站在這個地方,不用說話,學生就能體會當時中華民族落后挨打的屈辱感,體悟如果連國家都沒有了,個體也不會幸福的道理,所以培養(yǎng)學生家國情懷、為國擔當是我們特別重視的培養(yǎng)目標。
學科閱讀的意義在于解決學生“為什么學”的問題
《人民教育》:學校目前在課程方面有什么設想嗎?
陸云泉:課程正在不斷深化完善中。一是做好國家課程的校本化實施。我們把重點放在“減負”上?!皽p負”關鍵是提高學習效率。同樣一道題目,一個學生可能10分鐘就做出來了,另一個學生可能用一個小時都做不出來。所以,即使只布置一道題目,對有的學生還是負擔,關鍵是提高作業(yè)的針對性。為此,我們正在研發(fā)適合學生的學習資料。
二是關于學科閱讀。除了語文閱讀,我們還應該有數學閱讀、物理閱讀、生物閱讀等。有的學生數學沒考好,總是歸于審題不清,審題不清其實就是沒有理解題目,說到底就是閱讀能力的問題。目前大多數國內學校對學科閱讀沒有給予足夠的重視,學科閱讀的載體、素材都很缺乏,這個領域基本上是空白。
學科閱讀最重要的是能夠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我是數學教師出身,以前開選修課的時候,會先跟學生介紹什么是數學。我說數學首先是藝術、是文化,數學學科的歷史是最悠久的,音樂還是從數學里面出來的,數學本身就是哲學。其實,關于數學學科的閱讀素材比較多。如果教師能在某一個小故事上激發(fā)學生興趣的話,可能會讓學生喜歡上這個學科,這對學生的影響是一輩子的。學科閱讀的意義就在這里。學科閱讀不需要太深奧,但是要很有趣,而且材料里面關于學科的核心素養(yǎng)、思想性要很強,這些內容編出來學生是喜歡看的。
《人民教育》:學科閱讀能夠幫助學生解決一個普遍的困惑:為什么要學習這個學科?這個問題很重要。其實也是在告訴學生,不是因為你要考試才去學它,學科本身有它自己誕生的歷史、有自身獨特的魅力。
陸云泉:對。學科閱讀也與“減負”有關。喜歡彈鋼琴的孩子可能彈一天都不覺得累,不喜歡彈鋼琴的孩子幾分鐘都坐不住,所以負擔與量沒有直接的正相關,但與興趣呈正相關。從這個角度來講,我們希望通過國家課程校本化的實施,能夠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有了興趣學生就會喜歡學。下一步我們要建立學科團隊,把學科閱讀專門作為一個項目來做。哪些內容適合學生閱讀,這是需要教師先去研究的,這個過程也會引導教師對自己學科的核心素養(yǎng)加以提煉、深化理解。學科閱讀讀本編出來后,教師也會非常有成就感。
教師發(fā)展,打破原來一般意義上的師帶徒
《人民教育》:北京一零一中學是如何推動教師專業(yè)發(fā)展的?
陸云泉:我認為,現在教師專業(yè)發(fā)展跟原來不一樣了。以前,教師專業(yè)發(fā)展基本上采取師帶徒,即老教師帶新教師、優(yōu)秀教師帶徒弟這種方式?,F在時代變了,老教師有成功的經驗,但他們面對的是當時那個時代的學生,而現在學校的學生是“05”后了。所以,用老教師的成功經驗教育現在的學生是否還合適?值得思考。客觀來說,有部分老教師比較守舊,他們接受的新東西未必比現在的年輕教師多。
我們學校開發(fā)了一個鏈式培訓項目,這個項目里有特級教師、教研組長、老教師、中年教師、青年教師,項目組長不是“資深教師”,而是一位青年教師。那么,老教師的工作是什么?就是在青年教師的實踐過程中可能會出問題的地方給予提醒。
前兩周,我參加化學組的一個關于生態(tài)智慧課堂的教研活動。當時發(fā)言的是三位青年教師,他們都畢業(yè)還不到三年,但都具有碩士博士學歷。第一位教師介紹了化學學科生態(tài)智慧課堂的結構模型,模型圖非常漂亮,而且是自己在電腦上畫的。這樣一個青年教師學科基礎好,表達力、邏輯性很強,又具有繪畫功底,藝術素養(yǎng)也不錯,經過幾年培訓一定會成為非常棒的老師。第二、第三個青年教師講的是在這個模型下如何上好一堂課,也非常精彩。發(fā)言結束后,化學組的中老年教師就一起圍繞這些課題去研討,我覺得這個氛圍特別好。我們在嘗試打破原來一般意義上的師帶徒,努力用項目推動教師培訓。當然,像“青藍工程”這些傳統(tǒng)的教師培訓我們沒有否定,而是在延續(xù)傳統(tǒng)的過程中加上一些新東西,這些新東西可能對老教師來說比較新鮮,也可以防止老教師職業(yè)倦怠。
《人民教育》:這其實是形成一個學習共同體,新老教師互動、相互學習,而不是單向學習。老教師有自己的特長、經驗,可以為青年教師提供參考;青年教師有活力、有創(chuàng)新,也帶來了新的知識。
陸云泉:對。未來我們學校應該是有若干個實驗室和項目組,現在教師與學生也形成了一個學習共同體,比如學校航天項目組的學生是跨年級、跨學段的,這個課程本身是跨學科的,負責的教師也涵蓋老、中、青以及各個學科,這本身也涉及教師的一個鏈式培訓項目?,F在都講智能互聯(lián),學校的整體組織架構、課程建設和管理實施都可以借用智能互聯(lián)時代的這樣一種方式,逐漸打破某一種固化的模式。
北京一零一中學現在是一校五址。從近遠期來看,學校應該是一個大的集團,“集團化辦學”是學校可以預期的發(fā)展目標。未來,我們會貫穿K12教育,從幼兒園、小學、初中到高中,也包括國際教育。北京一零一中學已經成為國內的一所名校,但與國際名校還有差距。我們將學校的發(fā)展定位于全球視野,要有家國情懷和世界眼光,既要扎根中國大地辦教育,又要有國際一流的教育理念、一流的課程體系、一流的教師隊伍、一流的管理水平和一流的教育質量。
《人民教育》:管理是一項充滿大智慧的工作。我們也期待北京一零一中學在您的帶領下,有更大的發(fā)展!謝謝您接受我們的采訪。(本刊記者 董筱婷)
《人民教育》2019年第10期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lián)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m.pinthepufferfish.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