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會出現(xiàn)高溫超導現(xiàn)象?這是物理學研究的重大課題。近期,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潘建偉、姚星燦、陳宇翱等人基于強相互作用的均勻費米氣體,首次觀測到由多體配對產生的贗能隙,朝著理解高溫超導機理邁出重要一步。2月8日,國際學術期刊《自然》發(fā)表了這項研究成果。
1911年,荷蘭物理學家卡末林·昂內斯發(fā)現(xiàn),當溫度下降到足夠低時,汞金屬的電阻會降為零,這就是超導現(xiàn)象。如果能研制出室溫下電阻為零的“超級導體”,將能顯著改善人類的生產生活。
一百多年來,國際科學界不斷推進對超導機理的研究。1957年提出的BCS理論,成功在微觀層面解釋了超導現(xiàn)象的“為什么”,提出理論的三位科學家因此獲得諾貝爾獎。
“漫畫家華君武先生曾畫過一幅畫,形象解釋了低溫下為何會發(fā)生超導現(xiàn)象?!敝锌拼蠼淌谝π菭N說,如果把電子比喻成只有一只翅膀的蜜蜂,在常溫下它們無法克服阻力飛起來,但到了超導臨界溫度,它們就會雙雙“結對”擁有了兩只翅膀,成群結隊地朝一個方向飛去,不受阻力地形成電流,這就是低溫超導現(xiàn)象。
碳60材料中電子在常溫和低溫超導狀態(tài)下的不同表現(xiàn)。(制圖:夏園園)
但到了1986年,有科學家發(fā)現(xiàn)了一種新材料,在零下238攝氏度左右時就能產生超導效應,這種高溫超導現(xiàn)象讓BCS理論也難以解釋。科學界提出假說,這種材料內部的電子在超導溫度之上也會“結對”,只是會“亂飛”,電子流動仍然受阻。
BCS理論認為,這種“結對有序飛行”會產生能隙。而電子預配對假說則認為,“結對但亂飛”可以產生贗能隙。研究贗能隙的起源和性質,成為搞明白高溫超導機理的關鍵問題之一。
經(jīng)過4年多艱苦攻關,近期潘建偉團隊研究贗能隙獲重要進展。他們建立超冷鋰—鏑原子量子模擬平臺,通過世界先進的均勻費米氣體制備和大磁場穩(wěn)定技術,成功實現(xiàn)超冷原子動量可分辨的微波譜學技術。在此基礎上,系統(tǒng)測量不同溫度下的幺正費米氣體的單粒子譜函數(shù),首次成功觀測到贗能隙存在,為電子預配對假說提供了支持。
單粒子譜示意圖。連接和獨立的小球分別代表庫珀對和單粒子,曲面間隙為贗能隙。(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供圖)
《自然》雜志多位審稿人認為,“這項工作解決了一個長期存在的重要物理問題,是量子模擬研究的里程碑式進展?!?br>
科研人員介紹,人類已經(jīng)利用超導技術開發(fā)出核磁共振、磁懸浮列車等產品,未來充分理解了高溫超導機理,有望開發(fā)出更有價值的應用。(記者 徐海濤 陳諾)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lián)網(wǎng)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報刊社主辦 中國教育新聞網(wǎng)版權所有,未經(jīng)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m.pinthepufferfish.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