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能健康快樂成長并獲得幸福,這是家庭、學校、社會的共同愿景和育人初衷。然而今天的孩子卻似乎離快樂越來越遠,有不少兒童青少年受到各種情緒障礙和行為問題的困擾。2022年,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的一項研究發(fā)現,我國高中生的心理健康狀況也堪憂,呈現出情緒健康水平低、自我評價低、人際支持低等情況。為什么這些受到情緒困擾的青少年會表現出“快樂無能”現象?家庭、學校、社會應該如何給予他們切實的幫助,有效提升孩子的快樂感受力?
首先,提升快樂感受力的核心在于提高孩子對積極事件的敏感性。家長或教師可以通過多個方面來提升孩子的積極敏感度。
從家庭層面看,一方面父母可在生活中帶領孩子進行快樂“五感”訓練,讓孩子學會用多種感官通道來感受所遇到的積極事件或場景,如帶孩子看美麗的風景、聽美妙的音樂、聞不同的花香、品美味的食物、摸細軟的沙子……在這個過程中讓孩子注意捕獲其中細微的積極體驗。另一方面,日常生活中當孩子遇到積極事件時,可引導孩子與這種已有愉悅經歷建立情感上的聯結,提升他們積極情緒體驗的豐富度和深刻度。還有一點很重要,即要提升家庭生活內容的豐富性,家庭教育的重點應是生活教育,要盡量讓孩子在學習之余,多在豐富多彩的生活實踐中產生愉悅的體驗,體會人生的美好。
從學校和社會層面看,可以多為孩子提供一些參與志愿服務和社會實踐的機會,讓孩子在體驗更多積極事件的基礎上形成一種生活習慣和心理習慣。利他行為能讓個體產生快樂體驗和價值感,孩子在做志愿服務和公益活動的過程中可以豐富自我的認知,儲存美好的記憶與積極的能量,從而獲得精神的成長和內心的豐盈。
其次,要培養(yǎng)孩子應對消極事件的能力和心理彈性。培養(yǎng)孩子應對消極事件能力的核心是要讓消極事件快速過去,并從中挖掘積極的力量和資源。一是父母需幫助孩子改變對消極事件的認知。比如孩子考試失利了,可引導孩子把考試看成查漏補缺的機會,幫助孩子進行積極歸因,將考試失利歸因為努力不夠等因素,而不是缺乏天賦等不可改變的因素。二是父母要避免重提孩子曾經的消極事件,同時幫助孩子避免對消極事件的反芻。三是要努力增長孩子各方面的見識,見識越豐富,其應對問題的能力通常越強。
從學校層面看,一是可以有意識地培養(yǎng)學生的積極心理健康素養(yǎng),如感恩、幽默、樂觀等積極心理品質。二是可以利用心理課堂,教給孩子自我調節(jié)的一些方法,如轉移注意力、運動解壓、腹式呼吸、沉浸閱讀等。三是鼓勵學生積極尋求專業(yè)的心理援助,助其快速擺脫負性事件的影響。
從社會層面看,一方面需為孩子營造積極健康的成長氛圍,避免對社會消極事件的過度渲染,以防孩子遇到問題時產生消極的模仿行為和應對方式。另一方面,社會應鼓勵民眾關注和提升自身的心理健康素養(yǎng),營造積極、正能量的社會環(huán)境。
最后,要注重提高孩子的快樂感染力。培養(yǎng)孩子快樂感染力的核心是讓孩子學會用正確方式表達自己的快樂??鞓肥强梢詡鬟f的,研究證明,一個人的幸福感與他們的朋友、親人等的幸福感密切相關。
父母要給孩子營造健康溫馨的家庭環(huán)境,尊重孩子并平等交流,給予孩子更多的情感支持,讓孩子擁有一個樂于表達和傳遞快樂的氛圍。良好的家庭氛圍可讓孩子樂于分享對事件的看法,增加孩子的好行為。父母還要積極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孩子表達快樂的欲望。如可以準備美味的食物、添置美麗的鮮花、拿出家庭旅行相冊等,主動與孩子交流家庭的“快樂之事”,鼓勵孩子表達對這些美好事物的感受、對旅行的快樂回憶等,并對孩子的表達給予積極的、正向的回應。
學校則要鼓勵孩子從“埋頭苦學”或“沉默寡言”的狀態(tài)中“抬起頭”“多分享”,為孩子營造樂于表達和分享的氛圍。教師在課堂或課間可以有意識地給孩子創(chuàng)造練習表達和交流的機會,培養(yǎng)孩子敢于表達的勇氣及樂于表達、樂于分享的意識和能力。
(作者戴揚慧系浙江師范大學博士研究生,任俊系浙江師范大學教授)
《中國教育報》2023年10月29日第3版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報刊社主辦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m.pinthepufferfish.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