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檢索頁>當前

        保護孩子愛“鬧”的生命力

        發(fā)布時間:2024-12-05 作者:劉鈺 來源:中國教育報

          ■激活“課間”,為保護好孩子愛“鬧”的生命力,提高他們的心理韌性,提供了一個寶貴的“窗口”

          ■短暫的歡聲笑語擁有不可忽視的治愈力量,內(nèi)心細小的不愉快如果能夠盡快釋放排解掉,心理“垃圾”就不會越攢越多

          近段時間,激活“課間”,想方設(shè)法讓孩子“動起來”,成為各地各校的積極探索之舉,受到社會廣泛好評。讓孩子走出教室、走向操場運動,大聲地表達,大聲地說話,互相之間“玩鬧”起來,除了有強健孩子身體的積極價值,還在一張一弛之間調(diào)適著孩子的心理狀態(tài)。這為保護好孩子愛“鬧”的生命力,提高他們的心理韌性,提供了一個寶貴的“窗口”。

          孩子的天性是活潑好動的。群體性玩耍是最傳統(tǒng),也是最接近孩子天性的本能需求。在自由的“玩鬧”之間,孩子能夠建立自己的社交圈,探索人與人之間交往的邊界,在互動的關(guān)系中去激活自己的心理能量。然而,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林立的高樓、逼仄的活動空間、學業(yè)的壓力,還有令人眼花繚亂的網(wǎng)絡世界,都在削減孩子正常的社交機會。“上千人的社區(qū),孩子下樓很難找到一個熟悉的同齡玩伴”的現(xiàn)象,正愈演愈烈。

          缺時間、缺空間、缺玩伴,很容易讓孩子深陷因社交不足而沉迷虛擬世界、對真實世界缺乏興趣的心理危機。“正在失去的童年”“兒童心理科就診患者增多”……這些熱搜無不提醒著我們,要盡可能地創(chuàng)設(shè)真實松弛的環(huán)境,增加孩子之間親密接觸的機會,滿足他們的情感與歸屬需求。所以,從這個角度來看,激活“課間”,在校園生活中給孩子多一些玩耍的自主性和靈活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心理學研究也表明,玩耍的反面不是工作和學習,而是消沉和抑郁。如果無法找到合適的方式來釋放壓力和尋求樂趣,人就可能陷入抑郁的狀態(tài)。對于孩子而言,與同伴之間的游戲,具有治療和教育的功能,可以幫助他們認識自己、了解同伴,通過團隊協(xié)作與競爭,滿足自我實現(xiàn)的心理需求。

          回顧我們曾經(jīng)的校園時光,也許我們對充滿秩序感的課堂時光已經(jīng)記憶模糊,但課間十分鐘與同學自由組隊跳皮筋、踢毽子、丟沙包、跳房子等玩耍的情景,可能依然歷歷在目。甚至很多珍貴的同學情誼,就是在這個過程中建立的。積極健康的同伴關(guān)系,也自然而然增強著我們的心理韌性。所以,目前不少學校延長課間時間,把課間活動的策劃自主權(quán)交給了孩子。這種鼓勵孩子根據(jù)個人興趣與需求,自由選擇參與多樣化的課間活動的做法,無疑有助于保護他們愛玩愛鬧的生命力,也在潛移默化地呵護著孩子的心理健康。

          當然,還有一些學校學生人數(shù)較多,活動空間不足。對于放手讓孩子課間玩耍,學校有重重顧慮。為了多一事不如少一事,達到很多家長“絕對安全”的心理預期,不少學校和教師依然習慣強化課間秩序感。然而,教育本就充滿美麗的風險。刻意追求絕對的安全只會因噎廢食,在點滴之間消減孩子生命的張力。

          如果保護孩子愛“鬧”的生命力、更好地呵護孩子的心理健康能夠成為共識,我們應該做的就是尊重生命的成長規(guī)律和教育規(guī)律,為孩子多營造設(shè)計一些松弛的空間和氛圍。同時,完善制度設(shè)計,以法律為準繩,以理性的姿態(tài)解決問題,消除學校和家長的后顧之憂。例如,近期幾起校園安全事件的審判結(jié)果引發(fā)關(guān)注,可以帶給我們諸多反思。“如果學校已盡必要的教育管理責任和救助義務,則不擔責?!边@既強調(diào)了對學校的責任要求,同時也明確了免責的底線。

          因此,在制度和法規(guī)不斷完善的背景下,我們應該有更大的信心和更強的定力,努力為孩子多提供一些自由玩耍的時間和空間。這也是激活“課間”的重要意義所在。呵護學生的心理健康,要把重點放在“治未病”上,把心理健康的生態(tài)環(huán)境營造好。課間有地方跑一跑、跳一跳,有不開心的事情能和小伙伴說一說、談一談……短暫的歡聲笑語擁有不可忽視的治愈力量。內(nèi)心細小的不愉快如果能夠盡快釋放排解掉,心理“垃圾”就不會越攢越多,成為壓垮孩子的負擔。

          孩子的心理健康問題,會有很強的連鎖效應,關(guān)系到家庭的幸福和社會的安定。如果面對城市化進程的加快,我們難以在校外為孩子尋找到更多同伴玩耍的時間和空間,那么校內(nèi)生活的質(zhì)量就變得尤為關(guān)鍵。而理想的教育生態(tài)的實現(xiàn),需要包括家長在內(nèi)的全社會樹立科學的教育觀,達成更廣泛的共識,共同尋求問題解決的最大公約數(shù)。

          (作者系本報記者)

        《中國教育報》2024年12月05日 第02版

        0 0 0 0
        分享到:

        相關(guān)閱讀

        最新發(fā)布
        熱門標簽
        點擊排行
        熱點推薦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lián)網(wǎng)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報刊社主辦 中國教育新聞網(wǎng)版權(quán)所有,未經(jīng)書面授權(quán)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m.pinthepufferfis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網(wǎng)安備 11010802025840號

        亚洲精品国产精品乱码不卡,亚洲综合色88综合天堂,亚洲最的成视频在线观看免费,婷婷五月中文字幕在线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