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教育新聞網(wǎng)訊(記者 董魯皖龍)跟隨著新中國成立后修建的第一條鐵路——成渝鐵路的軌跡,走過雄偉壯闊的港珠澳大橋;從四川大熊貓的身影中悟出動靜相宜的太極圖;扎根西安教書60余載的“西部紅燭”教授還在堅持給本科生授課;青海玉樹的小女孩在震后9年慢慢長大……日前,2019年度“看中國?外國青年影像計劃”展映儀式在北京師范大學舉行。
外國青年導演們在“時刻·時節(jié)·時光”年度主題引導下,探尋中國人有關“時間”的故事,觀察中華文明對于時間觀念的辯證思考,尤其是新中國成立70年以來,中國社會的時代變遷和歷史成就,及其背后的文化理念,風俗觀念和價值體現(xiàn)。
2019年度“看中國”從4月9日啟動儀式起,至7月7日展映儀式止,共歷時90天,匯集來自38個國家42所高校的102位外國青年導演,呈現(xiàn)102部以“時刻·時節(jié)·時光”為主題的紀錄短片。
據(jù)悉,“看中國·外國青年影像計劃”是由北京師范大學會林文化基金、中國文化國際傳播研究院主辦的文化體驗與影像創(chuàng)作實踐項目,迄今已經(jīng)舉辦九屆,已有來自美國、加拿大、英國、法國、意大利、荷蘭、格魯吉亞、印度、新加坡、韓國、以色列、澳大利亞、巴西、阿根廷等60個國家77所高校610名青年參與,出色完成609部短片,共獲100余項國際獎。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lián)網(wǎng)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新聞網(wǎng)版權(quán)所有,未經(jīng)書面授權(quán)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m.pinthepufferfish.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