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檢索頁>當前

        宋洪民:“復活”八思巴字漢語音系

        發(fā)布時間:2019-04-01 作者:通訊員 劉珂珂 來源:中國教育報

        梁啟超先生在《飲冰室合集》中說,十年飲冰,難涼熱血。縱使困難重重,其赤子之心亦可有披荊斬棘之力量。對于八思巴字的研究,濟南大學文學院的宋洪民教授便是如此,此項研究也成為他生命中重要的事業(yè)。

        八思巴字,由元朝時期皇帝國師八思巴根據(jù)藏文(梵文字母體系)制定的,是當時的“國際音標”,它可拼寫不同民族的語言,亦稱蒙古方體字。宋洪民主要從事八思巴字文獻與漢語音韻學研究,師從八思巴字權威專家照那斯圖。另外,宋洪民對語法學與語言學理論也有濃厚的興趣。

        宋洪民出版了其研究八思巴字的新著《八思巴字資料與蒙古字韻》,這便成了筆者開始此次采訪的開篇話題。談到這部著作,宋洪民感慨萬千。這部書是宋洪民的博士后出站報告和他主持的第一個國家社科基金的結晶,是在其博士后導師照那斯圖的親切關懷和切實指導下完成的。如今書已出版,而導師早于2010年歸于道山,天人兩隔,思之令人心酸。

        宋洪民教授告訴記者,自己的研究成果首先歸功于他的導師——“八思巴字”權威專家照那斯圖先生。照那斯圖先生畢生從事“八思巴字”研究,十分注重積累相關資料。但他深感自己年事已高、力不從心,就要求宋洪民對現(xiàn)有“八思巴字”材料進行整理研究,與《蒙古字韻》做一全面比較。宋洪民發(fā)揮自己音韻學專業(yè)所長,對元代漢語音系做了更為深入的研究。這也是他申報國家社科基金項目“元代漢語音系研究——基于八思巴字文獻資料”的緣由。

        而材料搜集的艱辛,是可想而知的。當年照那斯圖先生為了搜集材料,跑遍了大江南北,小心翼翼地親手捶拓碑文。有些材料,如有關元代學者吳澄父親、祖父封誥的文獻,更是從日本訪回的。為了實地考察元代碑文,宋洪民在臨汾堯都博物館仔細尋訪。聽說山東煙臺牟平昆崳山有元代加封地方官的碑刻,宋洪民便急匆匆趕去,扒開雜草,在斷裂的石碑間仔細揣摩。餓用大餅充饑,行隨車輪輾轉。談起這段經歷,宋洪民感慨地說,為了自己喜愛的學術研究,苦并快樂著。

        課題研究歷時三年,順利結項?;仡櫿麄€研究過程,滿是繁瑣、艱辛。

        宋洪民教授說他最深刻的感受是:“做學術研究一定要充分占有材料,要站在學術研究和理論前沿,必須下苦功、抗干擾、全身心投入?!?/P>

        課題組首先面臨的是“八思巴字”漢語實際應用文獻材料的全面整理與音系歸納。

        “八思巴字”譯寫漢語的實際應用文獻(圣旨碑刻等)現(xiàn)存不少,但迄今無人進行系統(tǒng)整理研究。對厚厚的材料進行全面整理,談何容易?如何保證研究的質量?這個嚴峻的問題很快沖淡了宋洪民申報項目成功的喜悅。

        多少個不眠之夜,宋洪民披衣下床,走進書房,把一份份材料逐字編制成韻表,在稿紙上將韻字謄寫清楚,仔細核對。暑往寒來,初步的整理工作告竣,宋洪民教授再將其輸入電腦。電腦前潛心研究的日日夜夜,使他的頸椎病更加嚴重,雙眼視力也開始下降。但換來的是項目的初步完成——對現(xiàn)存圣旨碑刻等“八思巴字”漢語實際應用文獻進行了全面整理研究,按韻重新編排,歸納出語音系統(tǒng),從中得出了活的“八思巴字”漢語拼寫語音系統(tǒng)。

        在此基礎上,課題組對“八思巴字”漢語音系和元代韻書音系進行比較,包括“八思巴字”文獻音系與《蒙古字韻》比較、《古今韻會舉要》與《蒙古字韻》比較。在“八思巴字”文字體系理論及音系對應關系研究基礎上,對“八思巴字”符號與漢語真實音值間的對應關系做出了較為全面準確的分析描述。

        在研究方法上,課題組堅持將“八思巴字”文字體系的一般理論與具體的“八思巴字”漢語文獻的拼寫實際相結合,將不同韻書的同時代材料的共時分析與今天方言和韻書的相互印證的歷時研究結合起來,將《蒙古字韻》音系的個案研究與元代音系的系統(tǒng)研究結合起來,創(chuàng)獲至豐:對圣旨碑刻等“八思巴字”漢語實際應用文獻加以全面整理研究,歸納分析,建立了一個活的“八思巴字”漢語拼寫語音系統(tǒng)。把從文獻中歸納的語音系統(tǒng)與《蒙古字韻》比較,進一步明確其性質和地位。將《蒙古字韻》與《古今韻會舉要》及《中原音韻》比較,明確三者間的關系及各自在元代語音史上的地位,從而為普通話源頭——北音的研究做出更為全面的闡釋。

        除了《八思巴字資料與蒙古字韻》這部新著,宋洪民教授還有大量其他方面的論著。他在核心期刊與集刊發(fā)表論文30多篇,出版專著3部。2010年獲山東省優(yōu)秀社科成果獎二等獎1項。

        宋洪民教授主持并完成國家博士后項目1項(名稱:“八思巴字實際應用文獻與《蒙古字韻》對比研究”);主持并完成國家社科基金項目2項,結項均鑒定為優(yōu)秀,名稱分別為“元代漢語音系研究:基于八思巴字文獻資料”“元代八思巴字的推行情況及其與漢語韻書的相互影響研究”;主持在研國家社科基金重點項目1項,名稱為“《蒙古字韻》的語音系統(tǒng)及其與金元韻書韻圖的關系研究”。

        《中國教育報》2019年04月01日第7版 

        0 0 0 0
        分享到:0

        相關閱讀

        最新發(fā)布
        熱門標簽
        點擊排行
        熱點推薦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lián)網(wǎng)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新聞網(wǎng)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m.pinthepufferfis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網(wǎng)安備 11010802025840號

        亚洲精品国产精品乱码不卡,亚洲综合色88综合天堂,亚洲最的成视频在线观看免费,婷婷五月中文字幕在线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