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湖南理工學院音樂學院4302教室里,一臺為今年端午節(jié)“汨羅國際龍舟賽”而準備的大戲,正在緊張排練中。
“第一場,國殤劍舞,來來來,同學們,走起!”音樂學院院長柳青正指揮著參演的16名男生排練隊形,承擔告祭樂舞楚風麗影表演的女生們,圍坐一旁,充當臨時觀眾。
從3月底正式接到龍舟賽組委會的邀請至今,主創(chuàng)團隊多次到汨羅采風,最終為祭龍頭儀式表演確定下5個舞蹈片段:國殤劍舞、楚風麗影、香草美人、雅樂樂曲和滄浪之水。
“靈感全部來自屈原的《楚辭》?!绷嗾f。五六年前,音樂學院就已著手創(chuàng)作屈原文化舞蹈,對楚地文化和祭祀風俗做過詳細研究,將屈原文化與楚文化轉化為一臺品牌戲,“對我們來說,就是分內的事”。
其實,屈原文化、楚文化一直就是湖南理工學院人文社科領域重點研究方向。該校社科學報有一個開設了34年的“屈原研究”專欄。多年學術積累,專欄已刊發(fā)海內外屈原研究文章400余篇……
而這所距汨羅江不到百里的高校同屈原的聯(lián)系,不僅僅停留在學術研究上。
位于玉笥山下的屈子祠,一年游客接待量僅為2萬人;獲得中央財政4個億資金支持的湖南省“十二五”重大文化項目屈子文化園,直到2016年,仍是一片工地。
端著金飯碗無處下筷。汨羅旅游的“心病”,急需一劑良藥。
“地方院校就要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卑春侠砉W院校長盧先明的分析,學校地處岳陽,毗鄰汨羅江,以多年屈原研究為依托,以屈原文化影響為引擎,推動當?shù)芈糜伟l(fā)展,“我們義不容辭”。
“一臺戲”,再加上“一個節(jié)”汨羅國際詩歌節(jié);“一件衣”,以《楚辭》為靈感,為屈子文化園的工作人員和園內導游設計服裝;“一條龍”,基于龍舟習俗設計龍舟伴手禮;“一尊像”,將現(xiàn)存的9幅屈原畫像設計成文創(chuàng)產(chǎn)品;“一道菜”,發(fā)掘楚地傳統(tǒng)美食;“一套書”,將屈子文化園內的“藏騷閣”打造為全球最全的楚辭文獻資料庫。
湖南理工學院文學院、新聞傳播學院、美術學院、音樂學院、體育學院、經(jīng)管學院,六大學院聯(lián)手凝練出的“七個一”產(chǎn)業(yè)轉化方案,讓專業(yè)的人干專業(yè)的事,助力地方講好、講精彩“屈原故事”?!斑@明顯拉長了汨羅屈原主題文化旅游的產(chǎn)業(yè)鏈,也更有文化底蘊?!焙鲜°枇_市市長朱平波說。
去年6月16日,屈子文化園試運營。半年間,便迎來游客10萬,經(jīng)營性項目營業(yè)額達到500萬元。項目所在地的村民80余人在園內上崗,實現(xiàn)人均月純收入2400元以上。同時,幫助12戶貧困戶摘掉了貧困帽。
《中國教育報》2019年06月05日第4版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lián)網(wǎng)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新聞網(wǎng)版權所有,未經(jīng)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m.pinthepufferfish.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