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逆境,成年人是未成年人最大的依靠。防治校園欺凌要先打破少年與你的隔閡,如果任由這樣的隔閡存在,便意味著成人無法第一時間了解到校園欺凌的發(fā)生,不能在欺凌還處于萌芽階段就及時介入。
校園欺凌題材影片《少年的你》熱映及其引發(fā)的輿論熱潮,表明社會對校園欺凌事件的關注度越來越高。校園欺凌嚴重影響青少年健康成長,對青少年生理和心理上都有巨大傷害。近年來,校園欺凌事件時有曝光,有些情節(jié)甚至演變?yōu)樾@暴力,構成違法犯罪。對此,有關部門大力推進綜合治理,其中的標志性事件就是2017年11月教育部等11個部門印發(fā)了《加強中小學生欺凌綜合治理方案》,首次明確對“校園欺凌”的界定,并提出了預防舉措,規(guī)范了處置程序以及懲戒措施等??梢哉f,針對校園欺凌的治理,制度建設正在推進,操作性也越來越強。對這些“硬核”文件和措施,影片最后也給予了大段介紹。
但在關注治理的時候,這部影片中的一些情節(jié)同樣引人深思。影片的女主人公陳念,面對欺凌,沒有與母親有過任何溝通,對班主任也是語焉不詳,面對警察的詢問和幫助更是不熱心。她選擇的保護方式,是找到在街頭游蕩的男主人公小北,以街頭暴力對抗校園欺凌,最終引發(fā)了一場青春悲劇。當然,影片設置了一些情境,比如母親深陷債務遠走他鄉(xiāng)、警察缺乏證據(jù)愛莫能助等,以此推動陳念和小北的劇情發(fā)展。但值得反思的是,為何面對問題和壓力,少年們不愿向成人訴說,而是選擇與同樣稚嫩的同齡人承擔?少年和成人之間,為何常有如此深的隔閡?
一位有過被欺凌遭遇的觀眾在電影討論組下的留言或許能讓我們看到答案:“爸媽根本不放在心上,覺得孩子的事應該自己解決。父母與未成年子女間缺乏溝通,父母不愿俯下身去,設身處地地以未成年人的視角考慮子女的問題,是家庭親子關系中的一個常見陷阱?!?/P>
未成年人的世界有他們自己的運行邏輯,某些在成人眼中幼稚不值一提的行為,對未成年人來說卻有著非比尋常的意義。父母對孩子的教育權可以說是天生的,但這種權利絕不是可以一勞永逸的長期飯票。如果父母長期漠視子女,不能走入子女內(nèi)心,很可能使自己失去對子女的教育權。當父母抱怨子女不聽話,事事對著干,或者在同學面前有說有笑,一回家就變成心事簍子的時候,應該先反思自身是否用平和的心態(tài)對待孩子,是否把孩子當朋友。
這一邏輯同樣適用于教師和學生?!渡倌甑哪恪分?,故事發(fā)生在高考前夕,片中教師戲份不多,而且每次出場基本都是烘托高考氣氛,讓學生努力學拼命學,學生與教師幾乎沒有學習以外的交流。影片有藝術夸張,但也足以引發(fā)人們警醒。防治校園欺凌中,教師責任重大。今年秋季開學前夕,國務院教育督導委員會辦公室發(fā)布預警,特意強調(diào)教師要加強師生聯(lián)系,及時掌握學生思想情緒和同學關系狀況,對發(fā)現(xiàn)的欺凌和暴力事件線索及苗頭要認真核實、準確研判。如果學生和教師之間聯(lián)系脆弱,除了學習考試沒有別的交流,教師又該如何承擔起在防治欺凌中的責任?
面對逆境,成年人是未成年人最大的依靠。防治校園欺凌要先打破少年與你的隔閡,如果任由這樣的隔閡存在,便意味著成人無法第一時間了解到校園欺凌的發(fā)生,不能在欺凌還處于萌芽階段就及時介入,由此可能造成小事變大事的嚴重后果。成年人要保護未成年人的安全,更要給予未成年人一種安全感,這一點每位教育工作者都要認真思考,積極應對。
(作者系本報記者)
《中國教育報》2019年11月01日第2版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lián)網(wǎng)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新聞網(wǎng)版權所有,未經(jīng)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m.pinthepufferfish.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