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全國教育大會重要講話精神
“堅持把服務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作為教育的重要使命”,是在新時代對教育事業(yè)創(chuàng)新發(fā)展作出的重要部署。全面學習和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教育的重要論述,就要將教育使命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緊密結合在一起,要認清歷史方位、把握國際坐標、立足中國現(xiàn)實;要重審使命、發(fā)展使命、踐行使命;要長遠謀劃、腳踏實地、持續(xù)發(fā)力;要在復興路上助力復興,為偉大復興成就教育偉大。
認清歷史方位,重審教育使命
教育的重要使命需要在歷史方位中重審。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不忘初心,方得始終。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中國共產黨在不同歷史階段的使命側重有所不同,對教育使命的表述也隨之有所變化,但從根本上來說,與中國共產黨的初心和使命是一致的,即人民幸福和民族復興。教育的使命和責任與各個階段的歷史特征密切聯(lián)系。黨的十九大對我國歷史方位的基本判斷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中華民族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
“站起來”是一個政治象征。通過新民主主義革命武裝奪取政權,從政治上翻了身。
“富起來”是一種實然描述。通過改革開放,解放生產力,從經濟上翻了身。
“強起來”是一個過程概念,和偉大復興、偉大旗幟、道路、制度、文化、現(xiàn)代化、智慧和方案等話語相關?!皬娖饋怼毙枰獜姶蟮恼伪WC,也需要經濟做后盾和基礎,更需要強大的文化引領。
可以說,“站起來”擁有了政治力量,“富起來”擁有了經濟力量,“強起來”還需要擁有文化力量。沒有在文化上“強起來”,就不是全面的強盛。
從哲學特征上考察,“站起來”的基礎是政治哲學,“富起來”的基礎是經濟哲學,“強起來”的基礎則是文化哲學。斗爭哲學是政治哲學的具體體現(xiàn),生產哲學是經濟哲學的具體化。當經濟發(fā)展到一定程度,深層的價值系統(tǒng)、規(guī)則秩序、過度開發(fā)、貧富差距等意識問題、環(huán)境問題和社會問題顯現(xiàn)。破解與“富起來”并行的矛盾,需要新思維,特別在新時代,需要新的哲學?!皬娖饋怼钡恼軐W因此轉移,經濟哲學開始向文化哲學轉向,時代呼喚包括價值哲學、法哲學、制度哲學、科技哲學等在內的文化力量。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成為新時代文化哲學的基本構成,創(chuàng)新則是代表文化哲學活力的時代精神。
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一個重要標志就是文化強盛。這既表現(xiàn)在凝聚民族思想精華、豐富人民精神生活的內部力量,也表現(xiàn)在吸收世界先進思想并且影響世界思想走向和文化潮流的外部力量。最為根本和最為核心的,是人的自由全面發(fā)展。教育哲學與政治哲學、經濟哲學和文化哲學相呼應,從思維框架、話語表達到日常行動,呈現(xiàn)出歷史相位的階段性特征。
進入新時代,教育哲學必須順應時代潮流,轉型升級,但也不能回避歷史,超越教育的政治屬性和經濟屬性。教育服務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必須在正確的政治路線指導下,全面提高國民的綜合素質。要防止教育獨立論、教育中立論、教育清高論的思想回潮。要充分深刻地認識到教育在經濟發(fā)展中的重要作用,特別是在創(chuàng)新動能中的作用。一方面防止極端化的教育產業(yè)論傾向,另一方面還要繼續(xù)提倡將教育與升級版的生產勞動相結合,與解放創(chuàng)造力、提高生產力相結合,為激發(fā)經濟動能、推動經濟發(fā)展、鞏固經濟基礎作貢獻。在文化軟實力越來越成為制約中華民族國際地位、中國人民對美好幸福生活向往的重要力量和重要條件的歷史階段,必須跳出狹義教育的框架,塑造廣義的教育觀,除了繼續(xù)推動學校教育改革創(chuàng)新,還要發(fā)揮媒體、影視、場館等各類社會活動場所的教育影響作用,向往、浸染、創(chuàng)造高雅文化,傳播核心價值觀,推動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創(chuàng)造性轉化,推動中華民族的文化復興和文化創(chuàng)造。
把握國際坐標,發(fā)展教育使命
教育的重要使命需要在國際坐標中發(fā)展。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不可能在真空中實現(xiàn),中華民族始終是和世界人民共處一個地球上繁衍發(fā)展的。伴隨著商貿發(fā)展,一方面經濟上的互惠互利打通了多重貿易通道,另一方面世界文明互學互鑒,形成美美與共的融合現(xiàn)象。與此同時,利益的紛爭和權力的爭奪,也因接觸和互動的增加而不可避免。
教育服務偉大復興,要做大格局、開放思維,確立世界坐標,倡導國際主義。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不能離開世界和平和人類發(fā)展。與狹隘民族主義、民族虛無主義、民粹主義形成鮮明對照,倡導建設人類命運共同體,是國際主義和世界精神的體現(xiàn)。人類命運共同體建設是和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相貫通的,人類命運共同體包含了中華民族共同體。打通教育的地方性、國家性、世界性信息和能量傳導制式,建立在世界圖景中看中國、在國家圖景中看地方與站在地方的立場看國家、站在中國的立場看世界的思維坐標和決策機制,是教育服務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認知地圖。培養(yǎng)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要在世界坐標中定位,要在文明互鑒中實施,要在國際舞臺上綻放。
教育服務偉大復興,要立足中國大地,堅持以我為主,走出屈辱的歷史陰影,克服虛妄的大國心態(tài),超越消極的群體心智模式,建立積極的民族自尊,培育從內而外、吐故納新、包容共生,由獨立自主到相互依存、由自我領導到共同體建設的學習文化。
教育服務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要確立支撐人類命運共同體建設的三大支柱——學術卓越、國際理解和社會責任。學術卓越是教育的基本操守,是立德樹人的重要基礎,是教育質量的重要表征。國際理解是新時代的重要教育主題。加強國際理解教育,建構青少年共同體,需要從理念走向行動、從學校走向社會。面對不斷惡化的自然環(huán)境和風起云涌的國際環(huán)境,面對不確定性日益增加的世界,教育需要承擔更多更大的社會責任?!皟啥宦劥巴馐拢恍闹蛔x圣賢書”的幽靈遠沒有消失,并以新的變種出現(xiàn)。唯分數(shù)、唯升學、唯文憑、唯論文、唯帽子的傾向廣有市場。志愿服務、社會救濟、國際援助在學校教育中還沒有形成氣候。所以,以建設社會責任共同體為導向的教育安排,需要跨校、跨境、跨國倡導和落地。
立足中國現(xiàn)實,踐行教育使命
教育的重要使命需要立足中國現(xiàn)實踐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一個永不魘足的過程,但也要有階段性的目標,還要面對階段性的難題和挑戰(zhàn)。偉大復興是一個整體性的概念,涉及方方面面。教育服務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要立足中國現(xiàn)實,從實際出發(fā),既要看到我們與心目中的復興目標之間的差距,也要看到為服務這個目標所需要的教育能力的差距。只有認清差距,并采取各種措施縮小差距,才有可能踐行教育使命,助力偉大復興。
教育服務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首先要明確誰是教育者。長期以來,人們把學校看作教育實施的主要場所,將教師看作實施教育的主要主體。但是,學校教育只是教育的一種形式。在學習化社會,無處不是教育場所,無人不是教育者。將學校教育與社會大環(huán)境隔離,難以造就服務偉大復興的教育環(huán)境。因此,教育乃是全社會的責任。立德樹人要從學校教育抓起,但是也需要全社會增強教育意識,將道德意蘊、智慧激發(fā)、審美趣味等元素注入包括現(xiàn)實空間和虛擬空間在內的各類活動場域,使所有公民,特別是公職人員、文學藝術工作者、傳統(tǒng)與新型媒體人員、各類社會教育場館人員,都承擔起學習者和教育者的雙重責任。防止廣義的教育場域陷入“道德的人和不道德的社會”的尼爾悖論,防止各類腐敗行為成為新生腐敗的“學習樣板”,防止為商業(yè)利益裹挾的低俗文化泛濫。
教育服務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要肩扛促進社會平等和創(chuàng)新發(fā)展雙重責任?;凇霸谌嗣裰?、為了人民”的教育設計,為新時代所需。以人民為中心的教育要求樹立“每個人都重要”“一個都不能少”的思想,通過教育公平促進社會公平。要在“有教無類”“學有所教”的思想指導下,保證每一個公民的基本教育權受到尊重。同時還要尊重教育規(guī)律,因材施教,普及與提高相結合,發(fā)展英才教育。大國博弈、貿易中的摩擦談判、經濟的轉型升級、文化交流的約束疏導,無不需要精英人才,無不需要創(chuàng)新體系建設,無不倒逼教育改革創(chuàng)新。從人口大國向人力資源強國轉型,人才是根本。人才是革命、建設、改革、發(fā)展,任何階段、任何使命、任何任務必須依靠的資源。“四個自信”需要教育自信支持,教育自信取決于公平和質量雙輪支撐,需要從學校教育改革和社會教育改造的集體行動中建立。
教育服務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要與復興對標,查找能力差距,從復興能力建設出發(fā)鍛造教育能力。人類價值、民族利益、人民福祉、個人自由,不是需要填塞的產品,不是對精神或物質產品及利益的簡單獲取或擁有,而是人的功能性活動過程與成就。自覺領導、自主選擇、自立行動、自由發(fā)展,是可行能力的重要構成維度。要充盈和激活功能性活動,建設和積聚可行能力,需要匯聚教育智慧,推動技術革命,激勵創(chuàng)造行動,整合教育資源,建設學習社會。古人早有“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的教育智慧。建設能力既需要建設“漁”的能力,也需建設“授漁”的能力。強大的教育可行能力和豐富的教育功能性活動,是服務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重要使命的基礎工程。(作者 周作宇 系北京師范大學副校長、教授、博士生導師)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lián)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m.pinthepufferfish.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