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老子《道德經(jīng)》問世以來,人們對其進行了哲學、宗教、文學、教育等各個方面的闡釋。行“不言之教”,是老子《道德經(jīng)》作為教育經(jīng)典的表達,是中國古代思想道德教育史上重要的思想內(nèi)容,其德育內(nèi)涵、德育方法,對今天的教育仍具有重要的啟示作用。
“不言之教”的思想內(nèi)涵
“道”和“德”是《道德經(jīng)》中最重要的概念,歷代名家對其內(nèi)涵有多種解釋。
在這眾多解釋中,道有道路的意思,可以引申為規(guī)律、法則。老子把道看成一切事物的總法則、總根源。德有得到的意思,人從道那里得到的是人的德性。在老子看來,圣人應該效法道,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以無為的態(tài)度來處理事務,實行無言的教導,是老子教育活動的理想境界。
第一,道具有本原性?!兜赖陆?jīng)》曰:“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萬物負陰而抱陽,充氣以為和?!崩献诱J為,世界萬物的生化是由道的存在而始有的。就是說,道既是宇宙的未分化狀態(tài),又是宇宙存在的總根源。同時老子又說,“道沖而用之或不盈,淵兮似萬物之宗。”意思是說,不可見(無形)而無所不在的道,無以名狀,是萬物存在的根據(jù)。
第二,道具有規(guī)律性。自然萬物的運動變化是由道來支配的。道的運動規(guī)律是向相反的方向轉(zhuǎn)化,道的應用是柔弱虛無,世間事物的千變?nèi)f化都遵循此理。老子有一句概括的話:“反者道之動,弱者道之用?!?/p>
第三,道具有自然性。道以自然為法則。人要效法地,地要效法天,天要效法道,道要效法自然。歸根結(jié)底,人應該效法道的自然無為,或者說,以順應自然為法則。故而老子說:“(圣人)以輔萬物之自然而不敢為。”
遵道、貴德是老子思想中極其重要的內(nèi)容。對德的正確理解,是我們?nèi)胬斫夂屯诰蚶献拥牡掠枷氲那疤帷?/p>
第一,德有得的意思?!暗抡?,物之所得也”,意思是說,德是萬物得之于道的自然之性。所以老子說:“孔德之容,唯道是從?!弊罡呙鞯牡?,只是遵循了道的要求。
第二,德有品德的意思?!靶拗谏?,其德乃真。”如果能很好地按照道的要求修養(yǎng)自己,品德就是純真的。而純真的品德,正是其自然之性即德性的表現(xiàn)。
關(guān)注人始終是教育的中心,針對人性問題,老子沒有明確表述,但是仔細研究不難發(fā)現(xiàn),老子的思想中隱含著“人性自然論”的特征,這也是老子“不言之教”思想的理論前提。老子把“道”看成萬事萬物的總法則、總根源、總規(guī)律,人是自然的一部分,人同萬事萬物一樣也要遵循“道”的自然本質(zhì),故而,人性也是自然的。
“不言之教”的德育智慧
《道德經(jīng)》體現(xiàn)著隱性教育的智慧光芒,具有明顯的隱性教育特質(zhì)。探究其中的思想內(nèi)涵和重要啟示,汲取、繼承和發(fā)展“不言之教”思想精華,將對當代的教育具有重要的借鑒意義。
“以道為本”的教育內(nèi)容。
道是中國思想中的重要概念,是老子教育體系中的最高范疇。道法自然,“以輔萬物之自然,而不敢為”,核心要求就是順應自然,而不是去束縛它。不敢為即無為,無為不是一無所為、無所作為,而是不妄為,遵循自然規(guī)律而為。這一哲學理念在教育中的理論和實踐價值延伸,就是“行不言之教”。可以說,只有自然的教育才是最理想的教育。
“自然純樸”的教化對象。
老子認為,教化對象要具有兩個方面的特點。首先是“自然純樸”。人性是自然的和純樸的。作為教育對象的人,本真狀態(tài)就該如此。有學者說,“隨著生活的經(jīng)世而化,人的本性便隨之而變,而人的本性應然狀態(tài)原本應該如嬰兒般純潔無飾”。其次,教育對象范圍的“無棄人”。在當代,教育對象受多元文化影響,呈現(xiàn)出復雜多變的特點,這為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新的挑戰(zhàn)。“不言之教”即為身教,不需要語言上的掂量。老子和道家的基本教育思想是人盡其才,教無棄人?!盁o棄人”“無棄物”的思想,是教育的理想境界,是“大仁”。有學者認為,“作為人法自然在教育層面上的體現(xiàn),‘不言之教’完全秉持‘輔萬物之自然’的要求”。
“無為自化”的教化目的。
史學家司馬遷在《史記》中用“無為自化,清靜自正”概括了老子思想的特點?!盁o為自化”體現(xiàn)了一種教育目的,這種目的具有自主性和隱蔽性。處“無為之事”即是順從自然,行“不言之教”即是以身作則,能將二者兼而有之便是無為而治,自然趨于純樸。老子核心的教育思想,其實就是自然而然地達到了依靠隱性教育實現(xiàn)教育目的的理想境界。隱性教育是指教育者按照預定的教育內(nèi)容和方案,使教育對象潛移默化地受到影響?!盁o為自化”教育理念的特點就是,突出教育與生活實踐的緊密結(jié)合,同時更成為人的個性全面發(fā)展的重要途徑。
“貴言善言”的教化要求。
“不言之教”的教育理念以自然原則為前提,不是“不言”,而是合乎自然的“言”。老子從兩個方面闡釋教化之道:一是從“言”的態(tài)度的角度,即為“貴言”;二是從“言”的方式和方法角度,即為“善言”。老子說:“天之道,不爭而善勝,不言而善應?!敝赋錾朴谌俚年P(guān)鍵是善于應答。因此,教育的關(guān)鍵在于把握“言”的時機與方式,做到適時而言、適勢而言,如此,便會實現(xiàn)教化的目的。
“不言之教”的獨特方法
“不言之教”思想蘊藏著獨特的教育方法。
一是“以身觀身”。“不言之教”思想的實踐宗旨是,發(fā)揮內(nèi)化作用,實現(xiàn)受教育者自身人格養(yǎng)成?!安谎灾獭庇腥N:教育者自己意義的“不言之教”,通過人格魅力、道德境界和行為示范來感染影響教育對象;教育者不是一語不發(fā),而是要“言”得近乎自然,發(fā)揮理論傳播的無形感化作用;充分體現(xiàn)“不言之教”教育方式的間接特點,發(fā)揮環(huán)境和氛圍的情境熏陶作用,這是區(qū)別于顯性教育的有計劃、有組織的教育方式。
二是“致虛守靜”。“致虛守靜”主要是從受教育者的角度出發(fā)而提出的思想觀點,目的是使受教育者獲得正確的認知結(jié)果。為此,受教育者應該內(nèi)心空靈、冷靜、專一地觀察和思考事物。而“不言之教”就是要在尊重受教育者自然本性的基礎(chǔ)上,完善自我人格,做到自知和知人。
三是“起于累土”。老子“起于累土”的方法,表達的就是循序漸進、慎終如始的教育理念。良好道德素質(zhì)的提高并非一朝之功,而是有一個循序漸進、長期積累的過程。經(jīng)過長期不斷的體悟與踐行,才會有最終的大飛躍。(作者單位:哈爾濱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
《中國教育報》2019年02月03日第3版 版名:理論周刊·教育科學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lián)網(wǎng)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新聞網(wǎng)版權(quán)所有,未經(jīng)書面授權(quán)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m.pinthepufferfish.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