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9月,我接手了一個五年級的班級。雖然早就聽說這班學生很難管,但我還是接受了。因為我當過9年班主任,見過許多“問題”學生,而且很喜歡和學生在一起,不信“搞不定”他們。
但現實好像與我開了一個玩笑,這班學生的行為規(guī)范和學習習慣實在令人無奈:課堂坐姿人人不一樣,上課期間隨意去廁所,沒有舉手回答問題的習慣,最頭疼的是排隊的拖拉與用餐的挑食……一個月里講過道理、略施懲戒,效果還是微乎其微。正當我抓狂之際,校長給班級的每個學生贈送了姜戎的《小狼小狼》,同事推薦給我一本河合隼雄的《孩子的宇宙》,我還在網上購買了吉姆·崔利斯的《朗讀手冊》。那段時間開始,我決定班級每天進行25分鐘的班會課。
25分鐘,從學科主題走向學生本位
每天20分鐘,我與學生一起讀《小狼小狼》,5分鐘在全班朗讀自己看到的最喜歡的一段話。短短一周時間,這25分鐘就成了孩子們最期待的美好時光。三周后,我們決定一起聊聊這本書,特意讓一個孩子主持聊書會。孩子們圍繞兩大問題:哪些是你的新知?你覺得這是怎樣的狼?
他們先小組交流,再班級展示。整個過程我都在教室角落默默地注視著,一句話都沒有說。交流到最后,我既驚訝又開心,因為我聽到了一個詞——規(guī)則。借著這個詞,我開始與孩子們討論班級的規(guī)則,孩子們說得頭頭是道,最后我們把討論的結果制定成班級的規(guī)則與公約。大家遵守的效果遠遠好于開學之初。當獲得學校每周評選的“優(yōu)秀家園”時,孩子們熱烈的鼓掌讓我動容。
起初,這25分鐘的班會課學科味很濃,但我沒有打斷學生,因為他們是真正發(fā)自內心的討論,他們站在了教室的中央,以至于接下來班級公約的制定是那樣水到渠成。整個班級的班風改善了,行為習慣改變了,思想也改進了,任課教師、家長和我都看到了25分鐘帶給孩子們的積極影響。
25分鐘,從知識本位走向“人”本位
學生到六年級了,依然每天進行25分鐘的班會課(現在改為20分鐘靜讀、5分鐘即興分享)。每每看到孩子們迫不及待地拿出課外書,我不由地想到吉姆·崔利斯說的:我們不僅要教孩子閱讀,更要教孩子愛上閱讀。
20分鐘的靜讀讓孩子們的語感有了明顯的提高,他們認識了更多的作家,知道了更多的作品,學到了更多的課外知識。而5分鐘的即興分享則讓我深刻感受到每個孩子神秘莫測的宇宙,他們給了我太多的驚訝與震撼:落落大方的態(tài)勢,口齒清晰且聲音響亮,直擊人心的分享內容。
小蔡(愛讀書,對問題很有自己的看法)的《復活》先為大家鋪墊了幾分鐘的政治背景,從小說內容說到人物性格,還講到寫作手法,居然推薦同學們在寫作時可以借鑒書中的方法。朱朱(大大咧咧,鬼馬精靈)的《永遠不要以為你可以逃避》從一個引人入勝的故事入手,告訴大家在成長的過程中要學會面對困難,真正的勇敢是當你經歷阻擋時沒有丟失勇氣,還能繼續(xù)努力。小鑫(性格內向,惜字如金)再讀《史記》,詼諧地調侃了“烽火戲諸侯”與“狼來了”,平時那么文靜的孩子居然講得跟評書一樣,既深入理解了這個故事,也讓大家看到了一個不一樣的小鑫……
這樣的例子太多了,感謝25分鐘的班會課,讓我看到平時不一樣的孩子。所謂長大成人,也許就是將孩子們所擁有的如此精彩的宇宙存在逐漸忘卻的過程。孩子們在每一個成長階段必須逐一完成相應的任務,這是一條出乎意料的漫長之路。而我們的孩子在越級跳級完成任務,他們的長大是那樣的偶然,又是那樣的必然。
25分鐘,從看見“事”走向看到“人”
25分鐘的班會課,有時也能解決班級每天出現的大大小小的事情。
科學課上大家檢測液體的酸堿性,學生小徐在所帶的液體用完后決定檢測自己的口水,拿著一次性紙杯先自己吐了好幾口,晃了晃感覺不太夠,于是挨個兒跑到同學面前接他們的口水,有些喜歡湊熱鬧的學生更是對著杯子吐個不停,小徐絲毫不嫌臟,不斷地湊近看一看、聞一聞,那滿足的表情似乎覺得自己無比有創(chuàng)造力。沒有想到,小徐緊接著居然要檢測自己的尿,想法是不錯,但他居然拿了一個飲料瓶當堂就要脫褲子收集尿液,邊上的女生尖叫著捂住眼睛逃遠了,科學老師趕緊制止并跟小徐聊了一下。沒想到的是,小徐卻對同桌女生說:“大家都是同學,有什么關系?”女同學尷尬到滿臉通紅。小徐在一旁嘟囔:我是為了科學而“獻身”的。
下課后,學生繪聲繪色的講解讓了解原委的我有些感慨,大家談之色變的性教育問題,該怎么講?我決定讓學生自己尋找答案,我把給兒子買的“培養(yǎng)寶寶自我安全意識,增強自我保護能力”性教育啟蒙繪本帶到教室,一看到題目——《“小蝌蚪”變成了小寶寶》《我們的身體》《我是怎樣來的呢》,學生那一副想看又不敢看的害羞樣子讓我很無奈,一句“沒事,我兒子都看過”終于讓他們放下“戒心”打開繪本。
這次沒有全班交流,我告訴學生不懂的地方之后分性別交流。晚自習前后,我分別與男生女生展開了簡短的討論。班會課后,我第一時間與家長聯系,家長也很意外孩子的種種行為……
從用25分鐘班會課解決班級的各種問題,到逐漸呵護孩子的那一份慢慢長大的童真?!叭瞬皇且患|西,他是一個置身于不斷發(fā)展過程中的生命體。在生命的每一時刻,他都正在成為卻永遠尚未成為他能夠成為的那個人?!蔽蚁耄R克思的這段話足以讓我們領悟到等待在教育中的重要意義。
面對孩子們急切地想要長大的那份心思,我頗為感慨,也愿用美好的書籍和有意義的班會課守護著他們,守護著每一個神秘莫測的宇宙,慢慢地探索他們的奧秘。
(作者單位系江蘇省常州市武進清英外國語學校)
《中國教師報》2019年05月08日第11版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m.pinthepufferfish.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