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教育部長陳寶生在回應政協(xié)委員提出的學前教育教師形象問題時呼吁社會各界,不要“妖魔化”老師群體,“妖魔化”老師形象。陳寶生表示,教育質量是尊敬出來的,不是誰抓出來的。
自古以來,中華民族就有尊師重教、崇智尚學的優(yōu)良傳統(tǒng)。但不可否認,也有少數(shù)人污名化教師,乃至妖魔化教師,特別是與教師有關的負面新聞一出,坊間就有否定教師之風。教師隊伍中,確有害群之馬,但不能因為有極少數(shù)教師缺乏師德,就全盤否定教師隊伍,以偏概全、上綱上線。故意放大個別教師身上的劣跡,對整個教師隊伍不公平。
教師是立教之本、興教之源,尊敬教師而不是妖魔化教師,這是正常社會的價值底線。權威統(tǒng)計顯示,目前我國共有2.7億在校學生、1600多萬名教師,教育發(fā)展任務可謂繁重。尊重教師,營造積極健康的社會氛圍,不僅有助于調動廣大教師的積極性,更能為實施科教興國戰(zhàn)略夯實基礎。相反,如果妖魔化教師,則讓廣大教師寒心,甚至影響年輕人的擇業(yè),導致他們不愿意從事教師這一職業(yè)。
反對妖魔化教師,并不等于護犢子,更不等于不講原則,刻意包庇問題教師。2018年,教育部下發(fā)了教師“十項準則”和“十不準”,即《新時代高校教師職業(yè)行為十項準則》《新時代中小學教師職業(yè)行為十項準則》《新時代幼兒園教師職業(yè)行為十項準則》,同時配套下發(fā)了處理意見。教育部多次表態(tài),對違反師德師風的行為“零容忍”,發(fā)現(xiàn)一起,處置一起。傳遞的信號再明確不過,對問題教師絕不姑息,清理害群之馬,教育部門一直在做,毫不含糊。
古人云:“師也者,教之以事而喻諸德者也?!苯處煆氖陆虝说墓ぷ?,確實應具有一定高度的道德情操和人格力量,否則如何教書育人?合格的教師首先應該是道德上的合格者,好老師首先應該是以德施教、以德立身的楷模。師者為師亦為范,學高為師,德高為范。教師是學生道德修養(yǎng)的鏡子。從這個角度看,無論教育主管部門還是全社會都有責任抵制問題教師。
近年來,個別教師存在師德問題,乃至存在違法犯罪行為,激起了社會反感。在這種背景下,對問題教師不可姑息,教育主管部門該處理的處理,司法機關該介入的介入,要堅決依法依紀予以嚴懲。
而對于廣大教師來說,既然踏入了這個行業(yè),就有責任提升自我、完善自我。平心而論,社會對教師的期望值比較高,一方面固然不能要求教師個個是道德完人,對教師進行道德綁架;但另一方面,教師也不能疏于自律。
什么是好老師?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實學識,有仁愛之心,這是總書記的期許,也是全社會的盼望。對標期待,嚴于律己,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爭做好老師,以實際行動維護教師的群體形象,就更能贏得尊重。
毋庸贅言,實現(xiàn)教育現(xiàn)代化,對教師隊伍建設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也對全黨全社會尊師重教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人民教師無上光榮,每個教師都要珍惜這份光榮,愛惜這份職業(yè),嚴格要求自己,不斷完善自己。尊師重教不能停留在口頭上,應該通過強有力的制度安排,讓尊師重教落在實處,使教師真正成為讓人羨慕的職業(yè)。
(作者系媒體評論員)
《中國教育報》2019年03月14日第2版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lián)網(wǎng)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新聞網(wǎng)版權所有,未經(jīng)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m.pinthepufferfish.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