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檢索頁>當前

        勞動教育之新舊

        ——我的三點憂慮①

        發(fā)布時間:2020-09-11 作者:檀傳寶 來源:《北京教育》雜志普教版

        作者簡介:檀傳寶,北京師范大學“京師學者”特聘教授、教育學部學術委員會主任,北京師范大學公民與道德教育研究中心主任,全國德育學術委員會理事長。

        出版專著《德育美學觀》《信仰教育與道德教育》《學校道德教育原理》《教師倫理學專題》《公民教育引論》《自由浪漫與責任——檀傳寶德育十講》及詩文自選集《作為一棵風中的樹》《落槐花》等,發(fā)表學術論文、學術評論逾200篇。作品獲得過中國高校人文社科優(yōu)秀成果一等獎等重要獎勵。

        2018年9月召開的全國教育大會上,勞動教育重新被寫入國家的教育方針。2020年3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又印發(fā)了《關于全面加強新時代大中小學勞動教育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加強勞動教育已經(jīng)成為國家決策,實在是一大好事。但是好事要做好,就并非易事了。

        在《意見》頒布之前的數(shù)年之中,在不同場合、媒體上,筆者一直在不遺余力地為加強勞動教育做“鼓與呼”的工作。但在《意見》頒布之后,從近期對《意見》眾說紛紜的解讀中,我又產生了三點關于勞動教育開展的深切憂慮——  

        強調加強勞動教育消極理由太多

        加強勞動教育的一個重要原因,當然是《意見》所指出的“近年來一些青少年中出現(xiàn)了不珍惜勞動成果、不想勞動、不會勞動的現(xiàn)象,勞動的獨特育人價值在一定程度上被忽視,勞動教育正被淡化、弱化”。這里既包括青少年勞動價值觀存在的問題,也包括勞動教育在學校、家庭、社會教育中被弱化、淡化,甚至異化②的問題。但是,如果僅僅從這個較為消極的“問題”角度去理解加強勞動教育的意義,視角未免太過狹窄。

        加強勞動教育更重要的原因,應該來源于積極的理由——“新時代”需要勞動教育。上個世紀五六十年代,中國曾經(jīng)轟轟烈烈開展過勞動教育(我們不妨稱之為“舊勞動教育”)。而今天,我們再提加強勞動教育,理由已有時代上的霄壤之別。眾所周知,中國曾經(jīng)較長時間處在“落后的生產力與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之間的矛盾”之中。在某些物質極度匱乏時期,老百姓最基本的衣食住行都成問題,彼時加強勞動教育的一個重要理由當然就是為兒童未來投入“生產勞動”做準備。甚至,學校勞動教育本身也曾經(jīng)是社會“生產勞動”的一部分,這就像一個貧困家庭需要兒童勞動掙工分補貼家用一樣。但是改革開放已經(jīng)讓中國人成功進入了“新時代”(人均GDP從1976年的165美元,到2019年突破10000美金),中國社會主要矛盾也已經(jīng)變成“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fā)展之間”的矛盾。相應地,中國社會、中國人的“優(yōu)勢需要”,已經(jīng)從對基本(物質)生活的需要慢慢轉移為對真善美、個性自由的追求等高級需要上來了。過去,我們對孩子說,要熱愛勞動,因為“不勞動,沒飯吃”。今天呢,我們再說這個理由就已經(jīng)不那么充分了。今天加強勞動教育最主要的理由應當是:勞動教育能夠讓兒童“全面發(fā)展”;學會動腦、動手,能夠讓孩子們的人生更有尊嚴,也更有意義。

        加強勞動教育有消極的理由,也有積極的理由。若只講消極理由不講積極理由,恐怕會讓勞動教育成為外在于兒童生活實際的成人們的游戲。孩子在內心不認可的教育,一定不是好的教育。

        強調體力勞動鍛煉太過

        《關于全面加強新時代大中小學勞動教育的意見》明確提出要“讓學生動手實踐、出力流汗,接受鍛煉、磨煉意志”,在一定意義上也是對的。由于種種原因,許多“新時代”的兒童的確越來越缺乏體力鍛煉的機會。但是與此相關的一個令人憂慮的現(xiàn)象是,許多教育工作者還保持著幾十年前“舊勞動教育”的思維慣習,自覺或不自覺地將勞動等同于體力勞動、將勞動教育等同于體力勞動鍛煉。故如果不做認真反思,太過強調“出力流汗”,勞動教育肯定會走彎路。

        實際上,即便是在上個世紀五六十年代,將勞動等同于體力勞動在理論上也是完全錯誤的。正是由于這一勞動概念的誤讀,中國曾經(jīng)在很長時間出現(xiàn)過人類文明史上一個極其反智的思潮與運動:將一部分勞動者——腦力勞動者“下放”到田間、地頭,接受另外一類勞動者——體力勞動者的“思想改造”或“再教育”。今天,科學技術的重要性已經(jīng)無與倫比,腦力勞動在全部“勞動”中的比重也已空前增加,我們甚至已經(jīng)根本找不到古代社會那種可以脫離腦力勞動的純粹的“體力勞動”了。此外,傳統(tǒng)的“生產勞動”之外的服務業(yè)在GDP中的占比已經(jīng)大大超過第一、第二產業(yè),“消費性”或“服務性”勞動的比重空前增加也已經(jīng)是不爭的事實與趨勢。因此,在腦力勞動、服務性勞動、復合型勞動比重空前增加的“新時代”,若不顧及勞動形態(tài)的新變化,一味強調“出力流汗”,勞動教育就會嚴重脫離時代與社會實際,在勞動概念的認識上誤導兒童,從而誤入歧途。

        上個世紀五六十年代,學?!芭f勞動教育”得以順利開展的一個重要條件,是許多學校都有支持“生產勞動”教育的校辦工廠、農場?,F(xiàn)在要恢復這一體制已經(jīng)不太可能。故加強新時代勞動教育最為合適的途徑,肯定是讓孩子更多關注與他們實際生活較為切近的勞動生活元素——智慧農業(yè)、快遞小哥等。因此,依據(jù)勞動形態(tài)的變化與時俱進地開展勞動教育,也是加強勞動教育最為經(jīng)濟、最有效率的教育選擇。

        強調獨立課程設置太甚

        《意見》特別強調要“根據(jù)各學段特點,在大中小學設立勞動教育必修課程,系統(tǒng)加強勞動教育”“中小學勞動教育課每周不少于1課時”“本科階段不少于32學時”。教育部有關負責人在答記者問時干脆說要“將勞動教育與智育區(qū)別開,防止用文化課的學習取代勞動教育”③。

        設置勞動教育必修課并規(guī)定必修課時,對于扭轉勞動教育在學校教育中被淡化、弱化的趨勢當然有正面意義,但這些政策宣示若不能辯證理解,勞動教育開展有可能前景堪憂。

        中國勞動教育開展的一個重要理論依據(jù)是馬克思主義教育與生產勞動相結合的原則。但這一原則有一個重要內涵是,現(xiàn)代教育在本質上具有“生產性”。換言之,與古代教育“坐而論道”的特征相比,現(xiàn)代教育無論是數(shù)、理、化、生,還是政、史、地、語文,其教育內容無不具有“生產性”。因此,學校勞動教育應當更多地依托各科教學去開展。而“將勞動教育與智育區(qū)別開,防止用文化課的學習取代勞動教育”這一提醒最易引起歧義,稍不留神就可能讓勞動教育課程與其他學科知識、價值與技能的教與學對立、分離,從而讓勞動教育更為廣闊的空間瞬間流失。因為無論如何努力,每周一課時(中小學30-50分鐘不等)這種專門的勞動教育課,終究是時間有限、難以有大作為的。所以文件中另外一段規(guī)定,就值得引起廣大教育工作者更大的關注——“除勞動教育必修課程外,其他課程結合學科、專業(yè)特點,有機融入勞動教育內容?!?/p>

        設置專門課程保障勞動教育,可以理解。但是強調獨立的勞動教育課程設置太甚,可能有違教育規(guī)律,也不利于勞動教育自身。

        以上三點憂慮,其實也可以轉換為另外一種表達,那就是:要從更為積極的視角去看待新時代加強勞動教育的意義;要注意勞動教育形態(tài)變遷,開展與時俱進的勞動教育;要通過學校文化與教育生活的改造,而非單靠設置專門課程去開展勞動教育。三點憂慮概括起來其實就是一個結論:“新時代”需要有“新勞動教育”;我們千萬不要讓時針逆轉,讓20世紀五六十年代的“舊勞動教育”在21世紀的中國簡單回歸。

        注釋

        ①本文原為筆者2020年4月10日在北京師范大學中國教育政策研究院主辦的勞動教育研討會(在線會議)上的即興發(fā)言,會后經(jīng)回憶整理。

        ②檀傳寶.勞動教育的本質在于培育勞動價值觀[J].人民教育,2017(9).

        ③構建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勞動教育體系——教育部有關負責人就《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全面加強新時代大中小學勞動教育的意見》答記者問[N].中國教育報,2020-03-27(03).

        《北京教育》雜志普教版

        0 0 0 0
        分享到:

        相關閱讀

        最新發(fā)布
        熱門標簽
        點擊排行
        熱點推薦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lián)網(wǎng)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新聞網(wǎng)版權所有,未經(jīng)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m.pinthepufferfis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網(wǎng)安備 11010802025840號

        亚洲精品国产精品乱码不卡,亚洲综合色88综合天堂,亚洲最的成视频在线观看免费,婷婷五月中文字幕在线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