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陣急促的敲門聲后,進來一位年輕老師:“章老師,不好啦,不好啦,一年級有兩位家長在教室門口吵架,快要打起來了,班主任根本勸不住?!?/p>
教室門口走廊欄桿邊相向站立著兩位女子,30多歲的樣子,一位長發(fā)微胖,一臉憤懣。一位短發(fā)女子略微木訥,見縫插針偶爾辯解,但也絕不示弱。剛剛入職的班主任無奈地看著她們,根本插不上嘴。
“什么事情???”兩個媽媽掃了我一眼:“沒什么,就是一件小事情。”
可是,看她倆這架勢,“小事情”顯然還沒完。
我站在一旁,在一陣無序而零碎的對話中,大致拼湊出故事梗概。
一個孩子打開水壺時,不小心把另一個孩子的嘴角劃破一厘米長的口子。雙方家長匆匆來到學校了解情況,商量好一起帶孩子去醫(yī)院。
受傷孩子家長開著汽車向醫(yī)院去,透過后視鏡卻看到對方家長的汽車拐上了另一條道。原以為對方走另一條路,卻不想在醫(yī)院左等右等也不見對方出現(xiàn)。將孩子傷口處理好后,這位受傷孩子的家長氣不過,直接打電話指責對方不負責。對方也不示弱,毫不客氣地懟回去:這一點傷有什么關系,又沒有生命危險。
由此,一場原本是兩個孩子之間的小事件,升級為兩個家庭的糾紛。
兩人你來我往,唇槍舌劍,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我在她們稍作停歇的空隙里,總算有插嘴的機會:“兩位媽媽好,你們現(xiàn)在這樣吵架已經(jīng)有點影響到孩子的學習了。孩子之間偶爾磕碰打鬧產(chǎn)生矛盾很正常,如果我們做父母的能夠冷靜下來,多一些體諒,多一些換位思考,或許事情會是另一種結局。再說,你們的寬容大度也是給孩子樹立一個好榜樣啊……”
一聽“影響學習”“樹立榜樣”,兩位家長達成了高度一致,她們停止了爭辯,肩并著肩向樓梯口走去。
一陣短時安靜,身后又響起兩位媽媽呱啦呱啦的聲音,顛來倒去重復著剛才的話。
猶記得多年前,我擔任三年級某班班主任。剛接手班級不久,對學生家庭情況還處于摸索階段。某個午后,辦公室忽然奔來兩個慌張的孩子:“老師,不好啦,小D爸爸在教室里打人啦。”
趕去教室,只見幾排書桌間立著一個超高的男子,目測身高有一米八。他高聲嚷嚷:哪個是小W?我趕忙走過去,擋在他面前,感覺自己像在護著一群小雞。
保安隨即趕到,拉住男子,將其勸出教室。男子不情愿地離場,轉身嚷嚷道: “今天先警告你,看你還敢不敢動我們家小D……”撂下狠話,揚長而去,留下教室里一群愕然的孩子。
回到辦公室,我仍心有余悸。那件事究竟緣何而起?
原來,午飯后幾個男孩在樓梯口奔跑嬉鬧起了爭執(zhí)。這個名叫小D的孩子直接電話聯(lián)系父母,訴說自己的委屈。于是,就有了剛才教室的一幕。
其實據(jù)了解,家長沖進教室的那一刻,他們家的孩子早已與這群孩子化解糾紛,又玩到一塊兒去了。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一個成年人聚集的團隊尚且別扭齟齬不斷,何況幾十個孩子聚集在一個幾十平方米的教室。孩子作為成長中的人,處在懵懂摸索如何與人相處的階段,磕磕絆絆在所難免,個別孩子稍微“熊”一點也不稀奇。他們在紛爭與磕碰中,慢慢學習和摸索人與人相處的邊界、規(guī)則。反而是一些當事父母,用成人世界的是非曲直無限放大兒童間的輕重得失,執(zhí)念叢林法則,錙銖必較,睚眥必報,倒成了長不大的“巨嬰家長”。
父母是世間最榮耀的終身職業(yè)之一。成就這份“榮耀”,只有本能的“愛”是遠遠不夠的。有人說,孩子身上的毛病都能在父母身上找到影子。父母對孩子成長的影響是投下一片陰影,還是沐浴充沛陽光,取決于他們以怎樣的方式“做父母”。毛毛躁躁倉促上陣的父母們,那撲棱棱展開的羽翼,是對孩子的護衛(wèi),還是另一種傷害?
(作者單位系浙江省溫州市甌海區(qū)實驗小學)
《中國教師報》2019年06月05日第10版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lián)網(wǎng)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新聞網(wǎng)版權所有,未經(jīng)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m.pinthepufferfish.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