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的眼光有時就是學生的“鏡子”, 每一個孩子都是一塊璞玉,需要班主任欣賞的眼光。欣賞不代表盲目地表揚和夸贊,一些過于籠統的表揚只是“空中樓閣”。我覺得,班主任應該理性地幫孩子們分析自己的具體優(yōu)勢,讓他們尋找自我、認識自我。
班上有個男孩叫小亮,小學從武校畢業(yè),有點暴力傾向,同學們都有點怕他。我一直在想,有什么辦法能讓這個“原本不壞”的男孩可以正確使用自己的力量,性格變得柔和一些呢?偶然的一次機會,我參與到一個公益組織中做了義工,我想,這樣的事情或許能對小亮有所影響。我鼓勵他報名參加了康復中心的義工活動,經常帶著他去幫助腦癱兒童。沒想到,小亮不怕苦不怕累,堅持每周去做義工,感動了我們每一個人,他的性格也慢慢柔和了許多。
還有一位很擅長電腦操作的學生叫小強,他總是偷偷玩班里的多媒體設備,一次意外導致電腦程序全崩潰,他擔心被老師發(fā)現,嚇得不輕。我詢問情況后并沒有批評他,而是對他說:“我知道你不是故意的,而且我通過這件事情發(fā)現了你的愛好。我知道這么有靈氣的孩子肯定也是一個勇于承擔責任的孩子……”小強特別羞愧,主動請他的爸爸來一起修好了電腦。我在全班學生面前表揚了他勇于承擔責任的精神,并讓他擔任班級的公物管理員。我一直都還記得小強當時亮晶晶的雙眼閃爍的光芒。
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優(yōu)點,但有時我也會“不喜歡”某些學生。但我記得,10多年前我的師傅就告訴過我,你越不喜歡的學生越要欣賞他,越要發(fā)現他的優(yōu)點。當時年輕的我雖然知道這句話的意思,但并沒有深刻理解,直到遇到一個女孩。
這個女孩叫小丫,說話口吃,常被同學嘲笑。眼部也有一塊兒時留下的疤痕,話少自卑。剛上初一時,這個女孩學習就很不自覺,經常不完成作業(yè),愛撒謊,騙家長,騙老師。種種行為自然很難讓老師們喜歡她,我有時也會“煩”她。
一次回家路上正巧遇到她,我和她隨意聊天,問她是不是真的不想學習,她每次都堅決地搖頭。問她為什么不想學習,她又不說話。那個瞬間,我覺得她需要我的幫助。我想了一些簡單的辦法,比如給她安排任務——監(jiān)督同學們的課間活動,我發(fā)現她對工作十分認真。我在全班學生面前表揚了她,還安排她給班里的植物澆水,那幾盆綠植在她的呵護下特別青翠動人。后來,我發(fā)現她作文寫得不錯,就經常在課上讀她的作文。我看見她眼睛里閃爍的光彩,漸漸地,我喜歡上了這個孩子。她感受到了我的善意,也愿意與我溝通、更加努力學習了。
有時,我們只是做了一點點,可是對于某些孩子來說,就是他們的整個世界。
正如“教無定法”一樣,管理其實也無定法。就這三個孩子而言,雖然他們各有各的“不聽話”,但是哪個孩子是那么聽話呢?作為班主任,我只是簡單地讓他們感覺到自己存在的價值,用足夠新鮮的事件吸引他們,因為有了存在感、好奇心和被尊重感,他們也就很樂意成為自己榮譽的創(chuàng)造者和維護者。
(作者單位系陜西師范大學附屬中學)
《中國教師報》2019年06月05日第11版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m.pinthepufferfish.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