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孩子的健康成長,江西省弋陽縣區(qū)域推進家校合作。從2013年開始,有學校通過不斷創(chuàng)新工作方法,比如把家長會開到外省去,讓在外務工的家長感受到不一樣的溫度,為留守孩子搭建“連心橋”。圭峰中學就是其中的一個代表。
“跨省家長會”緣何而來
圭峰中學是弋陽縣兩所農(nóng)村中學合并成立的初級中學,當年有學生932名,其中留守孩子有604名,占學生總數(shù)的64.8%。外出打工的父母對這些留在家鄉(xiāng)的子女無法履行監(jiān)護職責,80%的留守孩子是由祖父、祖母隔代監(jiān)護和親友臨時監(jiān)護,年事已高、文化素質(zhì)較低的祖輩監(jiān)護人基本沒有能力輔導和監(jiān)督孩子學習,同時也產(chǎn)生了其他諸多問題。
相當一部分留守孩子對學習和生活缺乏熱情,進取心、自覺性不強,有厭學傾向,部分留守孩子甚至產(chǎn)生“讀書無用”的想法。由于缺少親情關懷和應有的家庭教育,留守孩子的思想、行為和心理在成長過程中容易偏離正常軌道。父母遠在千里之外,教育很難取得好的效果。
面對類似的困境,基于弋陽縣教體局“以良好的校風影響家風、改變民風”的指導思想,圭峰中學原校長路光生想到:教育需要家校合力。于是我們“大膽”將家長會開到家長務工的地方。這項工作說易行難,學校前期通過大量的調(diào)查問卷,了解到圭峰中學的家長主要集中在浙江義烏和浦江兩地打工,就把跨省家長會的地點選在了這兩個地方。
怎樣召開“跨省家長會”
召開跨省家長會前,圭峰中學的班主任做了大量準備工作。首先,讓孩子給在外務工的父母寫一封信并準備一份禮物。其次,請各班班主任將留守孩子在校的生活、學習情況及他們對父母的祝福拍成視頻,以便在跨省家長會上播放給家長。再次,班主任將留守孩子在校的學習情況與各方面表現(xiàn)情況梳理好,以便在跨省家長會現(xiàn)場與各位家長匯報交流。最后,請部分優(yōu)秀班主任就如何當好家長、如何開展有效的家庭教育等問題做發(fā)言準備。
以2015年12月26日的家長會為例:上午7點半,周末原本安靜的義烏市稠州中學一下子熱鬧起來。一輛大巴車緩緩駛?cè)胄@,一車人有計劃地開始忙碌起來。有的在校門口懸掛橫幅,有的在校門口迎接家長,有的布置會場、調(diào)試音響設備,有的負責拍照和攝像……家長們一個個笑容滿面地走進稠州中學,有的與班主任熱情地交談,有的與一同參加家長會的親友親切聊天,有的大聲地發(fā)出贊揚與感謝……這是圭峰中學第三次來義烏開展跨省家長會活動。
跨省家長會的最后一項活動是家長與各班主任自由交流、合影。為了讓學生看看父母在外務工情況,第二天校領導帶著班主任赴部分家長的務工地拍攝了他們的工作情況,帶回弋陽給孩子看。
“跨省家長會”喚醒了什么
?跨省家長會,拓寬了家校合作的新渠道
2013年,為了更好地進行家校合作,圭峰中學把家校教育研討會的分會場設在義烏和浦江。
家長們看到家鄉(xiāng)的老師后感到格外親切,感激之情溢于言表。家長們也與班主任進行了面對面的交流,表示要更好地配合學校開展各項工作。同時,學校還深入家長務工地點,拍攝了家長辛勤工作的場面,利用這些資料對學生進行感恩教育,讓他們感受父母的辛苦,從而勤奮讀書,用優(yōu)異的成績報答父母。這樣的跨省家長會拉近了學校與家庭的距離,增強了家長與學校的溝通、理解,真正使家長成為學校工作的支持者、配合者,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比如,七(5)班學生小安是14歲的男生,父母在義烏打工,因為爺爺奶奶的寵愛,他養(yǎng)成了好吃懶做、玩游戲、厭學等不良習氣。特別是玩電腦游戲上癮,每周上學都要找各種理由請假。班主任耐心地做了大量教育工作,但效果甚微。不過,學校老師到義烏開家長會并拍攝了家長辛勤工作的場面后,小安發(fā)生了很大的變化。他再也沒有以前那么叛逆,父母不在家也不會偷偷去上網(wǎng)。在學校把學習放在心上,把紀律放在眼里,他表示要用優(yōu)秀的成績報答父母和老師。
?跨省家長會,搭建了家長、老師、學生溝通的連心橋
2015年和2016年的兩次跨省家長會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家長們非常感謝班主任的良苦用心與不辭辛勞,也充分認識到家庭教育對孩子成長的重要性,還了解到孩子對父愛、母愛的渴望。鑒于此,圭峰中學原校長李慶紅創(chuàng)新了第三次跨省家長會。他不僅邀請了弋陽縣“家校合作委員會”的觀察團,還邀請了圭峰鎮(zhèn)辦公室主任李漢院及圭峰中學“家長委員會”會長吳秋冬與學生代表洪雨珊等一同前往。李慶紅希望讓跨省家長會的效益實現(xiàn)最大化,希望“家校合作委員會”給跨省家長會提一些好的建議,并將圭峰中學好的做法在全縣宣傳、推廣,希望圭峰鎮(zhèn)的知名人士和愛心人士了解圭峰中學的教育,從而達到支持和幫助學校教育工作的目的。
跨省家長會后,家長們已經(jīng)意識到家庭教育對孩子成長的作用,有40多位家長為了孩子的健康成長,從外地回到弋陽本地務工。學校也為他們提供了食堂和小店的服務崗位,其中有兩位家長在學校工勤崗位上班。以前父母每月都難得打電話給孩子,現(xiàn)在周末都打電話回來噓寒問暖,詢問孩子在校表現(xiàn)和學習情況。孩子與父母的通話內(nèi)容也不再只是向父母要錢,還會關心父母,讓父母不要太累,注意安全等。家長說孩子更懂事了,孩子也認為父母更加理解自己了,與父母的關系也和諧了。班主任更加認真用心地去愛學生了,對待“不聽話”的留守孩子也更加耐心了。八(4)班學生吳佳麗原來是留守孩子,媽媽回來后她的學習進步很快,性格也開朗了起來,還當上了班長。
跨省家長會,給相隔千里的家校架起了一座美麗的“連心橋”。
?跨省家長會,家長孩子不再是“陌生的親人”
留守孩子普遍認為父母不喜歡自己,為了賺錢不管自己,覺得自己沒人疼沒人愛;外出務工的父母覺得孩子不懂事、不聽話,和自己不親。孩子與父母成了“陌生的親人”。于是,跨省家長會前,學校會為每個學生錄一段學習生活視頻,建議學生向父母問好;學校老師又把家長工作及生活情況拍成視頻帶回來給孩子們看。“爸爸媽媽,我想你們了,你們什么時候回來,爸爸媽媽,你們注意身體”“兒子、女兒,要吃飽飯,沒錢和爸爸媽媽說,過節(jié)就回來,聽老師、爺爺、奶奶的話……”一句句簡單的問候和關心,讓父母和子女之間的埋怨、委屈都化為理解和關愛。
“為了看到自己孩子在視頻中的十幾秒甚至幾秒,家長們兩個小時里都不敢多眨眼,生怕漏了,他們無一不淚流滿面?!庇欣蠋熣f。
圭峰中學現(xiàn)任校長宣功義說:“孩子們看爸爸媽媽的視頻也是全神貫注,看到父母的工作狀態(tài)、生活環(huán)境及父母對自己的關心,有的孩子眼含熱淚,有的孩子緊咬嘴唇?!?/P>
跨省家長會為家校之間、父母子女之間架起溝通理解的橋梁。家長不再以忙碌、遙遠、生計為由漠視孩子的教育。有家長說:“老師都能這樣為了我們的孩子,我們還有什么不能做到的?”
通過跨省家長會,家長對孩子的理解和認識、孩子對家長的認可和感情,和以前相比完全不同了,他們會站在對方的立場想問題。
跨省家長會,讓學校獲得了家長的信任和理解,讓家長回歸教育的“主位”,擔任孩子教育的“主角”。
?跨省家長會,多一份愛送給留守孩子
對于父母常年在外的留守孩子,學校教師常常走村串戶與他們的監(jiān)護人溝通。除了學習和生活方面,學校還在心理上對留守孩子給予關懷,設立了心理咨詢室,并開發(fā)了相關校本課程。
自2013年至2019年,圭峰中學跨省家長會已經(jīng)連續(xù)召開了6次,路光生、李慶紅和宣功義三任校長薪火相傳、相互接力,把跨省家長會作為學校工作的一個重點項目來做,每年12月中旬去浙江召開跨省家長會已經(jīng)成為一種常態(tài),每年的會議議程、活動項目都有所創(chuàng)新,這樣做的目的只有一個——一切為了學生,為了學生的一切。不能讓家長與教師、孩子失去心靈的溝通,而是為留守孩子搭建一座永遠相通、相依、相戀、相愛的“連心橋”。
值得一提的是,近兩年不僅僅是圭峰中學,弋陽縣的大多數(shù)農(nóng)村學校出現(xiàn)了回流現(xiàn)象。針對城鎮(zhèn)化帶來的城市擠、鄉(xiāng)村空的教育難題,“家、校、社”齊發(fā)力,以良好的校風影響家風、改變民風,用小教育撬動了大社會。
(作者單位系江西省弋陽縣圭峰中學)
《中國教師報》2019年06月12日第10版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lián)網(wǎng)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新聞網(wǎng)版權所有,未經(jīng)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m.pinthepufferfish.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