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8月,師范畢業(yè)后的我來到新鋼公司第二小學西山嶺分校,從此邁開了我工作的第一步。這一步一待就是10年。隨著上級新鋼公司的整體技改搬遷,同時伴隨著城鄉(xiāng)經(jīng)濟發(fā)展的巨大變遷,西山嶺小學也于2012年撤遷。忙里偷閑時,我卻總想起西山嶺小學,那些舊房子,那群孩子,還有我曾經(jīng)的同事們。
西山嶺小學,是我懷揣夢想走向人生的起點。在這里,我真正明白了什么是教育的責任,第一次有了人生的摯友,組成了一個美好的家庭。朝夕相處十年時光,感動從不曾停止過。
剛到這里,什么都不熟悉,不懂的東西太多了,我的師傅們毫不吝嗇地將平生所學都傳授給了我,在他們手把手的幫助下,我學會了教體育、教美術、教數(shù)學,并從此擁有了班主任工作經(jīng)驗;我們在一起為學校搬磚頭,掃操場上的塵土,周末出校園期刊,為書架刷油漆,為新電腦新桌椅編號碼……我們不分年齡,在一起開心地開展課外活動,在一起練投籃、跳繩,在一起學習,在一起評課。西小教師是最能吃苦最敬業(yè)的,為工作而加班、為學生而留下來的好老師比比皆是,不管是退休的還是剛進校的教師,他們無論行走在哪里都始終彰顯著西小特色。
我特別要謝謝我的師傅——宋老師,是他,在我工作遭遇挫折時不斷鼓勵我支持我;是他,在專業(yè)上不斷指導我;是他,在我生活遇到困難時不斷開導我?guī)椭?;也是他,教給了我理智、謙遜與大度。我還深深地記得學校的幾任門衛(wèi)師傅,他們與西山嶺所有的居民一樣沒有過多華麗的語言,總是用他們的真誠、熱情,樸實地為師生、為他人服務。
我還要感謝我的另一位師傅——湯老師。當我有什么不懂時,他總是不厭其煩詳細地講給我聽,尤其是在專業(yè)指導上從來都毫無保留。當年我和女朋友因為誤會吵架了,12月份的下雨天,已經(jīng)下班回家了的他正在家里給女兒做飯,得知了這個情況后,立刻解下圍裙騎著車子跑了七八里路來給我們做工作,在我們和好之后,他又冒著寒風趕回去做那道還未做熟的菜。
西小的房子還是20世紀60年代建造的,從外表看上去過于陳舊,西小從不嘩眾取寵,校舍沒有豪華的內(nèi)部裝飾,教師沒有多一分錢補貼,包括過年過節(jié)亦是如此,但大家就是中意這個舊地方。我愛它的一草一木、一磚一瓦,我喜歡這群靠近山里的工人農(nóng)民子弟,我喜歡這群不會豪言壯語工作努力的老朋友,我喜歡他們質(zhì)樸的外表、憨厚的笑容、爽朗的笑聲。通往西小的路是破破爛爛的,一路上風塵仆仆趕往西小,下雨一身泥,天晴一身灰,就這樣風風雨雨走過了十年。西小的操場是土里土氣的,正中間的籃球場只有一個籃球架。凡遇上大雨,低年級教室都要漲水,可是越是在困難的時期,西小的師生越團結(jié)越樂觀,我們可以一齊打著赤腳清掃教室里的泥漿,我們可以師生一起跳一根長繩。我們的老師愛學生,我們的學生也愛老師,無論在哪里看到老師,他們都會用稚嫩的聲音笑瞇瞇地對你說:“老師好!”
新中國成立70周年,我想,正是因為有著太多像西小這樣的學校,我們的教育才取得了如此巨大的成就。無論走到哪里,西小的工作經(jīng)歷、同事情、學生情時時鞭策著我不斷努力,我接過的是西小前輩艱苦敬業(yè)精神的傳承,樸實勤勞的師風,向上進取的意志。那里始終有著一群最可親可敬的人。
(作者單位系江西省新余市鐵路小學)
《中國教師報》2019年06月19日第1版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lián)網(wǎng)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新聞網(wǎng)版權所有,未經(jīng)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m.pinthepufferfish.com All Rights Reserved.